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丝路情,中国梦
周 颖

    当“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倡议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曾经联通了世界各大文明的古老的丝绸之路时,曾创造了两千多年辉煌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百余年之后,迎来了一次凤凰涅槃似的新生。

    “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实施,如同一条柔软而亮丽的中国丝绸,再次把欧亚非大陆各地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同时又洋溢热情与梦想的道路,新世纪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丝路情怀的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中国再次伸出友好的双手与欧亚大陆的人民共建和平繁荣的世界;沿着崭新的“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融为同一个梦想。

    “一带一路”需要我们了解、认识、关注和研究,相较于其他“一带一路”的学术论述,“丝绸之路通俗演义”研学课程能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认识“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进而关注和研究“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

    “丝绸之路通俗演义”研学课程,从远古到当代,以时间(朝代)顺序全景式展示了丝绸之路的风云变幻和历史发展。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吐谷浑青海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带着声声不断的驼铃,以及沙漠、草地、森林里的一个个脚印,还有大海中的一道道波痕。每一个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衰,都如同中国卷轴画般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它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了然于胸,对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看个明明白白,从而以史为鉴,对古老丝路新形式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更深刻的理解,以此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正确的预判。

    丝绸之路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以玉石、丝绸、陶瓷、茶叶等为载体的经济交流,带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的西传,三大宗教的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是这一课程的重要关注点。

    “丝绸之路通俗演义”研学课程宣扬了中国古代为中外文化交流而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如张骞出使西域、解忧公主和亲乌孙、班超投笔从戎、玄奘西行求法、鉴真大师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土尔扈特东归、左宗棠收复新疆等,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对于青少年理解中国梦,树立为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丝绸之路通俗演义”研学课程,你能感觉到大漠的风沙强烈地吹刮着你的脸庞,高原的雪崩深深地震撼着你的心魄,大海的波涛汹涌地拍击着你的胸襟;你能感受到张骞、玄奘在茫茫戈壁里的绝望与坚持,鉴真、郑和在浩瀚大海中的迷惘与坚定,刘解忧、王昭君、文成公主在草原与高原上的情怀与贡献……你能感悟到每一个人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每一个国家和平与繁荣的前提,每一种文明碰撞与融合的趋势。学习此课程,丝绸之路上曾经的壮怀激烈、热情友好、繁荣昌盛,必将化为你对“一带一路”的憧憬、希望与行动。

    读史使人明智,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从中得到启迪,是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的建设是要把古老丝路上的声声驼铃阵阵马嘶化为风驰电掣飞速列车的长鸣,是要把大漠风沙雪岭险峰长河天堑化为畅通无阻的亚欧大陆桥,是要把撕裂的世界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