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尝试多种举措,一方面通过优化课后服务资源配置、细化不同类型课后服务方案,促进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将实践类、活动类、素养提升类、跨学科类等不同类型的作业纳入作业体系设计,达到深化作业设计研究、固化优秀作业模式、强化作业育人功能的目标。
升级课后服务,提升内容内涵
为了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校内外课程活动有机整合,努力丰富服务内容和课程形式,全面开放学校资源,保障学生自主安排活动的选择性和丰富性,特别是提升艺术类、体育类课后服务质量,落实好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的要求。
学校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根据学生需要,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开设了60余门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包含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学校或社区实践、社团活动等)供学生选择,做到“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效率。
秉持“无体育,不清华”的理念,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了强健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学校定期开展“圆明园6公里徒步”活动,将徒步与小组竞赛、定向越野、寻点答题、关键字背诗、即兴写诗等活动相结合,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鼓励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在以往的年级足球、篮球、羽毛球联赛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创新性开展了数学与体育的跨学科课后服务活动“数你能跑”。每个班级学生分为4组进行接力赛,每组学生由起点奔跑至答题点答题,完成答题后再返回起点与下一组同学交接,最后一组学生的答题关键信息则隐藏在前三组学生的题目答案中。活动既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不仅通过趣味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锻炼身体的热情,而且通过团队竞赛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系列专家主题报告活动。比如,邀请国防专家作国防报告,呼吁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肩负起国家安全责任;邀请高校就读学长返校互动,分享中学阶段应做好的准备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知识;邀请清华校友总会君子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成员作题为《少年清华说》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继承清华传统,拼搏奋斗、勇攀高峰。
课后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体现学校的特色化育人目标,实现学校的育人使命,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综合化、特色化的服务内容,进而为学校的“双减”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创新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
“双减”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应该做到在“减”的同时提质增效。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和管理,将实践类、活动类、素养提升类、跨学科类等不同类型的作业纳入作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作业的育人功能。
生物学科十分强调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设置了连续性作业“种子的萌发”,要求学生自己培育一粒种子,了解、构建并记录生命的萌发、成长过程。这种探索性的实验作业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科的魅力。
阅读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主轴和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强化书香校园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由语文学科牵头举办读书分享会,通过“与家长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读书君子评选”“青春读书月”等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数学学科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读书心得,从数学史、数学家传记、生活中的数学感悟数学魅力、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为了鼓励学生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学校还举办了“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之美”主题摄影比赛。
英语学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以配音大赛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给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英语配音。学生的配音片段包括动画片、电影,以及自己剪辑制作的短视频。配音大赛让英语学习变得“好玩、好学、好看”,帮助学生通过这种独特的作业形式接触到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语言环境,模仿真实的英语口音和语调,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
创新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趣味化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进而让“双减”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落地生根。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深厚的文化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高校、科研院所、家长和全体教师的多方面配合下,分析现有做法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