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史辛) 为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稳步推进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有效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主办。
会议紧紧围绕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指出的目标任务、组织方式和质量要求,集中研讨《全国健康学校建设任务书》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全体学生健康素养、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增强校园健康服务能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等七项任务,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健康促进能力和立德树人能力。
会上,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代表分专题介绍了健康促进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北京市教委、广东省教育厅和重庆市教委介绍了统筹管理、加大支持和协同推进本区域内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工作做法和进展。与会代表就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的质量监测、校际协作和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进行了专题交流。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各有关省级教育部门、学校和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孙和保)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近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在安徽蚌埠举行。
自2021年以来,103个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聚焦教师教育改革,开发汇聚优质教师教育数字资源,培训教师校长4.9万人,建设智能研训室等7123间,形成了多样化的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和队伍建设的智能环境、平台及工具。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建设使用教师智能助手,支持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聚焦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汇聚培训、教学、管理等数据信息,促进教师大数据支撑教师精准管理,支持教师评价改革。聚焦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通过智能教育平台系统,推进人人协同、人机协同的“三个课堂”应用,覆盖2922所薄弱学校、12000名欠发达地区教师,促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共享。
本次交流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实地观摩了蚌埠市中小学、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等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情况,设立优秀成果展示区并进行分组交流,促进各试点单位的互学互鉴。北京市西城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安徽省蚌埠市分别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教学与教研模式改革、教师队伍精准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试点单位对推进试点工作进行了研讨,认为试点工作已成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机制建设、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要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深化应用推广,强化技术支持,推动教师评价改革,提升教书育人实效,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市、区县负责人参加交流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