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思想力校长
孙琳:对人要好,使人更好
本报记者 崔斌斌 | 通讯员 甄 姣

    今年11月底,在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推进会上,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君子课程”作为全市唯一的校本课程获得推广。台下不时传出掌声,而在台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耐心讲解学校“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特长”的,正是玄龄小学校长孙琳。

    这位“准80后”到玄龄小学担任校长短短两年多时间,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学校的办公室或走廊,孙琳精心养护的兰花别样幽芬,他办公桌的案头,齐文化书籍时有翻阅。看古书,养兰花……颇有中国传统文人之风。在一些教师看来,孙琳正是将这种文人气质浸润到了学校管理工作之中。

    “管理,就是让自己成为自己,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唱主角”成为孙琳办学的主旋律。

    让教师都有“傲人之处”

    2021年,到玄龄小学没多久,孙琳提出了几个“大胆”举措:将全体教师会的次数压减到一年四次,日常的工作安排由级部主任分头传达,节省出来的时间交还给教师开展教研、自主学习;主席台不能是校长“独霸”的讲台,而是设置轮值校长,让更多人走上去;任何人不能随便推门听课,给予教师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还教师以课堂尊严;每次大型检测考试,从校长到中层一起批改试卷……

    采取这些措施,其实都事出有因。

    “教师都这么忙了,没必要总是开全体会。随便推门听课,总感觉是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重。”于是在教代会收集完“办学金点子”后,孙琳作出了这些硬性规定。如今,“约课”制度已然由最初单向的领导约教师的课变成了教师主动“邀约”领导去听课。

    玄龄小学没有校长室,取而代之的是“党政服务中心”。“教师要服务于儿童成长,校长要服务于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在孙琳看来,校长不是官,而是思想与文化的引领者,是学校工作的服务者。于是,原来的传统管理部门演变成了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

    玄龄小学是2017年为解决大班额应运而生的一所新建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7周岁,面对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教师成长是头等大事。

    每一位入职玄龄小学的教师都会收到两份“大礼”,一份是后勤服务中心整理配置的物资礼包,其中有32件物品,包括办公电脑、水杯、志愿服及毛巾、湿巾、卫生纸等,方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另一份是党政服务中心整理编辑的《玄龄小学制度汇编》,包括学校章程及制度,便于教师尽快了解学校……这也是孙琳的“点子”,“教师有了归属感,就走出了学校认同的第一步”。

    孙琳还倡导每一名教师都是“平等中的首席”,不遗余力地给教师的发展指路子,让每位教师都有“傲人之处”“过人之举”。

    体育教师徐亮大学学的是武术专业,为此孙琳鼓励徐亮开设武术课程,在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刚劲有力的具备武术特长的学生。徐亮在专业上愈发精进,玄龄小学的武术特色也自成品牌。

    语文教师崔丽萍多年来深耕心理教育,自费学习10余年。孙琳听闻后,在玄龄小学公众号开辟“家长百日微课”专栏,邀请她执教家庭教育心理课,成立崔丽萍心理教育工作室。

    教师孙艾荣多年前为调理身体自学中医,深耕中医研究10余载,对中医药学有浓厚兴趣及深入研究。孙琳听闻后,在教学楼内设立中医药文化大厅,全力支持孙艾荣开设中医药课程,同时在学校空地开辟了中草药园“弘草隅”,师生一起参与种植……

    “许多老师可能还有其他优点和特长,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在玄龄小学,每名教师几乎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校本课程,他们收获了快乐和发展,而孙琳则像乐呵呵直钩垂钓的姜太公,坐收师生发展的红利。

    “学生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超500字教师考核才加分,我觉得这条不合理。一二年级小朋友刚刚学会写字,这样的要求显然违背常理呀。”语文教师冯卫娜对学校综合考核方案中的学生发文计分方法提出质疑,这样的合理建议被孙琳迅速采纳。如此这般,在倾听了50多名教师的“声音”后,孙琳和团队成员修改出台了新的学校考核方案。

    诸如此类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他不含糊,小惊喜、小确幸他也不吝啬。

    “欣欣,来碰拳。”今年六一儿童节,教师徐亮到综合办公室赖在张欣老师旁边非要碰拳。张欣从批改作业的奋笔疾书中腾出手来敷衍地碰了一下,没想到徐亮的掌心瞬间多出来一根棒棒糖,张欣的眼睛亮了起来,“哇!”“儿童节快乐!”张欣掌心里又有了一盒旺仔牛奶。“哇!哇!好快乐!”“哈哈哈哈……”

    这样的快乐,在当天的玄龄小学上演了60多遍,这不是同事之间的娱乐,而是孙琳营造的儿童节仪式感。他觉得,幸福感会传染,首先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的教育生活才可能是幸福的。

    “好的学校是什么?简要地说,第一对人要好,第二要使人更好。”孙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5张“名片”

    玄龄小学因坐落在唐朝贤相房玄龄的家乡南马坊村而命名。

    “这不就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吗?”初任玄龄小学校长时,孙琳就忍不住研究起房玄龄这个大人物了。“房玄龄德才兼备,善诗能文,博览经史,是著名的贤臣。他从小就练习书法,喜爱阅读,有时骑着马就能构思一篇文章,表达能力也极强……”

    对照这样的榜样,孙琳提出了玄龄学子的5张“名片”——“爱读书,会写字,擅表达,强体质,好劳动”,致力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爱读书”不止于简简单单的读书。

    9月初的开学典礼上,孙琳给师生和家长准备了新学期的惊喜——61颗金豆豆。

    这61颗金豆豆可不是真正能吃的豆子,而是孙琳为推动学生阅读采取的妙招。原来,学校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经验和现状,创造性地将读书与立德相结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在厘清脉络、划分板块、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将经典名句配上释义、启示,附以名篇名著荐读,编撰成“读出品德与格局”校本化阅读课程,旨在以读促思、以思明德、以德助行,形成玄龄新君子品格,启蒙美好人生。该课程分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弘毅自信等9大主题,包括理想、志向等61个小主题实践阅读。这一“礼物”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开始为自己的“金豆豆”摩拳擦掌。

    “但我们其实更看重的是师生和家长在读后有什么感悟,超越书本,而不是限于书本。”孙琳说。

    如果关注玄龄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你就会看到部分师生和家长阅读的“剪影”。

    借着这样的思路,有教师开发了61颗金豆豆的心理培训活动,“每月一个主题,由专职心理教师授课,效果很不错”。孙琳表示。

    “强体质”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12月6日,在孙琳的主导下,玄龄小学通过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除了日常的阳光大课间和常规体育课,学校还建立了补偿机制,做好当日无体育课班级体育活动规划保障工作。孙琳解释:“如果一个班当天没有体育课,当天下午课后服务第一节课,班级集体开展专项体育活动,主要围绕跳绳、足球、武术等较好组织和便于落实的项目,并由班主任具体落实。对于未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通过布置家庭体育作业补偿体育活动内容。”

    当然,在孙琳看来,这5张“名片”相对于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才这样的大命题来说,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具备这几个特质的孩子,不管学习成绩好坏,一定都能具备健康幸福生活的能力”。

    小俊是玄龄小学2018级学生,小时候长期留守,习惯养成并不如意,性格略显任性乖张。入学时,小俊的妈妈极端焦虑,经常在放学时拉着小俊班主任的手自责。

    孙琳提出的“心平气和接纳学生的一切”理念是玄龄小学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底色。于是,接纳学生且并不急于改变学生,是班主任给小俊妈妈的答复。

    一起阅读绘本故事,吟诵古诗词,带领小俊尝试写儿童诗,鼓励小俊加入足球社团,让小俊担任室外卫生责任区小组长,这一切并不是刻意针对小俊制定的转化策略,但却潜移默化让他产生了变化。不再排斥学习,与同学的关系慢慢融洽起来,每到大扫除时拎着工具跟在班主任后面……这样的小俊让妈妈欣喜不已。慢慢地,小俊爱上了阅读,发表了第一首儿童诗,考试得到了第一个90分……

    每一个玄龄学子,都在学校这样的氛围中被慢慢滋养。

    “师者父母心,教学生五年(山东淄博为‘五四学制’),那就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孙琳说。

    一步一“故事”

    如果你在玄龄小学校园里散步,大概率会碰到孙琳。每天都会溜达的他,甚至可以给你讲出玄龄的一步一故事。

    学校一草一木都暗含了他对学校师生的无限期许。

    一进校门的学校标志物——钟楼,被命名为“惜时”。“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以钟楼镌刻学校精神,他想时刻勉励师生珍惜时间、珍惜时光、珍惜时代。

    学校教学楼之间的两个庭院,被他分别命名为“桃苑”“李苑”,两大空间遍植桃李二树,间距统一,行列有序,以木凳、石桌相隔,春季可赏花,夏季可品果,秋冬两季是师生读书、下棋、纳凉、游艺的好地方。当然,这其实也寄予了学校桃李满天下的愿景。

    “贤相广场”上,历代精选的11位贤相展板分列两侧,点睛凝神;英雄谱、国家勋章获得者画像相向而悬,气宇轩昂,时刻提醒玄龄师生向贤者学习,与圣者为伴,努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新时代好少年。

    玄龄讲堂的座椅靠背,孙琳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全都印制了“齐国成语”。“齐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理应耳熟能详。”孙琳表示,齐国成语故事的学习,是用历史之智慧书未来之愿景,希望玄龄学子会有秉笔直书的勇气与担当,会有诛不避贵的正义与责任,会有安步当车的心态,更有田忌赛马的智谋。期许他们有二三好友如管鲍之交,携手走出自己人生的康庄大道。

    “弘草隅”中医药种植实践基地,是孙琳今年最得意的作品。“原来是一片绿化用地,设计得挺好,但因为偏僻,总是杂乱无章。于是,建设实践基地的计划就提上了日程,而且大多工作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翻地、整陇、培畦……师生干得不亦乐乎。”孙琳指着成陇的长势茂盛的丹参、洋姜、蒲公英一一介绍,顺手摘了一颗茱萸尝了尝说:“嗯,不那么涩了!”

    把办学理念融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是孙琳文人气质特有的浪漫。内涵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使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开放的课堂、流动的书本”。

    孙琳在唐朝贤相房乔故里书写君子故事,致力于“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而这,正是玄龄小学的办学理念。

    在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推进会的会场,孙琳当时围绕“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特长”这一主题向全省600多位同行进行了介绍。但在学校会议室接受采访时,他又开始琢磨,“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特长是不是有点太功利了?好像也有点太狭隘了。”孙琳想将“特长”二字改为“发展”,“只要师生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那就行了……”

    (孙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市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人选,市作协会员,曾获山东优秀援疆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