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冬至如归
陈 裕

    像一位远行的亲人,在冬天的气息愈加浓厚的时候,冬至如期而归。

    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冬天最有风情的一个节气,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涵,既有节气变化的机理,又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冬至如归,大地的表情写满冬天韵味的欢畅。冬天的冷峻是毋庸置疑的,冬天的氛围也恰如其分。山川俊朗的外貌褪去华丽的装裱,一切归于自然,又崇尚自然。冬天虽冷,却冷得真实而骨感,冬天的况味也蕴含着无限的遐想。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这天,北方的冬天日夜变化由短而长,冬天的味道也开始转淡,大地正在为下一个季节悄悄准备着。因而,冬之寒为其表,寒之内心深处春的萌动已在孕育。

    虽说冬至冷得让人有些缩手缩脚,但这样的天气却有无尽的诗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宋代诗人陆游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更为有趣味的是《帝京景物略》中的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冬至之时,以81片素色花瓣来比日子,每天点染一片花瓣,便是多了一日期盼,等到81片梅花全部染红,冬天便已远去。如此消寒,妙趣横生,怡然自得。

    儿时,我对冬至这一节气并不十分了解,看到冬至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的样子非常好奇。父亲引经据典地解释:“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在古人心中,天地阳气日渐兴盛,乃大吉之日,于是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听了父亲的介绍,我对冬至节气有了新的领悟,“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的说法也在心中扎了根。所以,每到冬至,我都会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他们也同样回敬着祝福。人虽远隔,心在一起,血脉的亲情永远不散。

    有人说,冬天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可以唤醒“冬困”的灵魂。于是,北方吃饺子,南方煮汤圆,还有其他诸多元素匹配着冬至这个寓意深远的节气。

    冬至如归——此刻,我已沉浸在白居易“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的意境中了。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金彦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