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培计划”实施有关工作部署,深化以教师自主学习、系统提升、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自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简称“中心”)统筹在广西武鸣、鹿寨、荔浦等区县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研修项目,联合科技公司建设自主选学组织系统、应用系统、服务系统、支持系统、成果共享系统,探索建立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提炼具有广西本地特色、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自主选学模式,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建立组织系统,组建四级管理与指导团队,推动自主选择常态化发展。中心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自主选学管理与指导团队,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教研组织单位及学校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总结形成《中小学教师自主选学质量管理手册》等系列文件。研发广西教师培训质量督导监控平台,定期开展质量抽查、质量评价等,实现全过程、常态化质量监控。管理与指导团队据此开展教师自主选学规划制定、组织实施、过程监管、绩效评估、学分认定审核等工作,推动基于校本研修的自主选学工作实施的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建设应用系统,立足学校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推进校本研修深入开展。为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开展,加强校本研修管理团队专业建设,中心搭建起共同参与、因校制宜、协同创新、优质发展、齐抓共管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在制定年度县区校二级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制定年度校本研修质量评价指标、组织管理团队培训、组织专家下校指导及形成校本研修质量分析报告等基础上,学校依据年度校本研修计划运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家指导、课题带动、师徒带教等形式,建立健全与学校整体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相统一的校本研修成果,构建起“一校一案”校本研修新生态。 建设支持系统,搭建“供、选、教、管”一体的平台,保障自主选学规范性。中心建设集项目评审、自主选学、学分管理、资源汇聚、质量检测为一体的自主选学平台,搭配自治区、市、县(区)、校四级管理体系,设置教师专业能力诊断工具,实现教师在线能力测评,配置培训内容知识图谱,供学校、教研组、教师菜单选课,教师按需选专题、选课程、选方式、选时间,提高教师选学满意度,落实自主选学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组织能力,构建集“方案制定、需求诊断、项目设立、学校规划、教研组计划、教师申报、菜单选课、教师选学、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应用实践、考核评价、成果汇聚”于一体的自主选学机制。 建设数字系统,构建知识图谱,精准实施培训。为了了解不同层级教师的动态需求,中心搭建了知识图谱。培训前期,教师基于自我诊断的“发展水平级差表”进行能力测评并参与训前调研,中心根据教师能力测评结果及调研数据分析,诊断出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根据教师的需求精准推送学习项目与内容。培训中期,根据教师选择的项目,中心进一步挖掘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为之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知识图谱伴随式采集了教师培训中的行为和过程性记录培训数据,使得培训的统计分析和考核评价更能反映教师真实情况,助力教师更加精准地自主选学。教师数据与应用数据相结合,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精准培训、分层分类培训提供依据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成果共享系统,建立成果凝练机制和推广机制,辐射培训成果。通过组织校级、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三个层面“校本研修体系建设”“校本教研模式凝练”“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三大系列活动,中心在培训中开展“以赛促训、以训促研”主题式名校、名师培养队伍竞赛,达到国培项目与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的目的。同时,遴选出基于校本研修的自主选学项目典型案例,通过组织先进经验总结和优秀成果推广,积累优秀研修资源,促进校际交流分享。总结自主选学工作机制与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提炼自主选学工作手册及报告,总结一套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教育政策走向、符合区域教育实际需求的自主选学工作体系。 在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中,中心搭建起自主选学组织系统、支持系统、评估系统、服务系统及成果转化系统,通过建立专家团队、管理团队,落实校本研修质量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搭建集“供、选、教、管”于一体的自主选学平台,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建立自主选学成果凝练机制和推广机制,探索出基于校本研修的自主选学模式,真正实现为教师全面赋能。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