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新闻专递

    四部门发出防范校外培训安全问题温馨提示

    本报讯(记者 史辛) 寒假将至,为守护广大学生及家长安全健康,日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处等四部门共同发出《关于防范校外培训安全问题的温馨提示》。《提示》包括以下五点内容。

    一、自觉抵制违规校外培训。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规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违规培训逃避监管,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安全管理更是隐患重重,危及学生及家长人身、财产安全,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和各种形式的诱导、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二、坚决打击违规“黑竞赛”。“大师赛(DSS)”“希望杯(XWB)”“华杯赛(HBS)”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结果均被禁止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和考试加分项目。不法分子散布“竞赛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

    三、警惕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的广大学生及家长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课、缴费、退费及投诉。一次性缴费不应超过3个月或60课时及5000元上限,要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切实避免“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风险。

    四、严防电信网络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政府部门公文或以培训机构名义,诱导学生及家长添加QQ号或加入QQ群,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为此,再次向广大学生及家长提醒,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以原路返还的形式退至本人缴费账号,凡退款时附加购买商品或支付费用条件的,都是诈骗!如有疑问,可及时拨打110或有关培训机构主管部门电话求证、求助。

    五、共同参与社会监督。欢迎广大学生及家长关注培训场地、设施配置、消防安全、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投诉举报渠道,举报提供违规违法问题线索。如涉及违规收退费等消费纠纷、消防设施器材损坏或故障、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不健全等问题,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12345市民热线投诉反映。

    甘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本报讯(记者 史辛) 日前,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等十七部门印发《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若干措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保障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保障。

    《措施》提出,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校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

    《措施》提出,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心理健康测评。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积极推进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实行专人专柜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档案转接机制,及时做好工作衔接与心理跟踪辅导,强化学段之间的联动配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