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石泉项目启动
本报讯(通讯员 陈茜) 1月11日,由陕西省31名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组成的“名师天团”走进安康市石泉县,正式开启陕西省“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石泉县项目。未来三年,“名师天团”成员将与石泉县100名“种子教师”“影子教师”结对,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专题报告、入校诊断、示范引领、跟岗实践、团队共学等形式,培育石泉本土名师,推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表示,在新时代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已被列为事关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民生的教育改革项目。教育工作者要从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的高度认识项目开展的意义,重视县区教师队伍建设。
启动仪式后,项目总导师安瑛作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实施策略和路径”的专题报告,对项目目标和任务进行了解读说明。当天,名师团队分赴石泉中学、江南中学、城关中学等开展名师送教、课堂诊断、教学研讨等活动。
据悉,此次项目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协办,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和石泉县教体科技局承办,三年为一周期,分为专家诊断、名师视导、引领成长、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四川南江:教育人才下乡 助力乡村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何林成) “乡村学校乡土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家乡美食特产、非遗文化等乡土教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四川省特级教师廖良国表示。近日,四川省南江县“筑梦乡村·奋斗有我”人才下乡万里行教育服务团走进南江县下两小学,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服务团于2023年9月成立,共有中学、小学组各1个,廖良国担任服务团首席专家,成员在该县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中选拔产生。服务团主要开展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诊断、示范课展示、教学管理指导等工作,每位成员每年到乡村学校服务不少于30天。服务团成立以来,先后走进42所乡村学校,送课112节、提出建议意见68条,结对培养骨干教师72名。
“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儿童学习的逻辑起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让学生成长自然天成。”在下两小学,服务团展示了两堂优质课,与老师一起观课议课。成员陈丽琼以《拓展教学,贵在适度》为题作专题讲座,就建设魅力高效课堂进行研讨。
“专家亲临指导,名师示范引领,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厘清了办学思路,更新了教学理念。”下两小学校长方绍登说。
“服务团要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南江县教科体局人事股负责人杨宏文表示,今后服务团将继续按照“服务一片区域、培养一批骨干、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份报告”的要求开展工作,推动全县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唐静名师工作室揭牌
本报讯 1月4日,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唐静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崇仁燕园小学举行,作为名师培养基地之一的华南师范大学选派导师“组团”入校指导。当日还进行了唐静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唐静名师工作室”基地校(崇仁燕园小学)授牌仪式及座谈交流。
唐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硚口区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唐静介绍,去年2月在名师与名师培养基地的互选中,其工作室与华南师范大学实现“双向奔赴”。一年多来,她在华南师大培养基地进行了系列培训和学习。“华南师大精心设计的系统化培训课程,让我对国家级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自己在文化底蕴、专业素养以及工作室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唐静说。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表示,名师的培养要超越一般教学经验的指导,让老师们洞悉教育的深层规律。“我期待着唐静在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的继续成长,也期待与湖北教育进一步交流。”(冯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