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是一所有着500年历史底蕴,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百年老校。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基于校情学情,基于乡土文化,基于师生认同,提炼出属于“胜利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正合”教育理念。学校以“正道、刚健、融通、高明”为核心素养,以“博知正行,德高学明”为校训,培养拥有“健康体魄、广博学识、刚正品格、和谐心灵”的阳光少年,把学校打造成“智慧胜境,品格高地”,最终完成引领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教育使命。
何谓“正合德育”?“正”指学校精神蕴含的一种浩然正气,中正厚重;“合”是以其岿然不动的姿态体现出的“正道刚健”的力量,凝聚了学校发展智慧。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对德育工作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培养“正合德育”特质
德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是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为了培养符合“正合德育”特质的少年,学校从3个维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在文化基础上,学校强调求真创新,倡导学生广泛学习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并运用人类智慧的精华涵养内在精神,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在社会参与上,学校倡导责任乐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的人;在自主发展上,学校注重强志乐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学习与生活,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成长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
每年毕业前夕,“为母校栽种一棵树”是学校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这是一场全体毕业班学生参与的植树活动——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活动——挖掘树坑、搬运树苗、挂设树牌。六(3)班学生郑博文手握铁锹,一边用脚助力向下铲土,一边向同学传授桃树的种植技巧,他说:“母校给予我六年的美好回忆,我也希望能有所回馈,这次种植活动每个班级都为母校留下一棵树,我家有桃园,所以多贡献了两棵!”活动中种植的桃树成为他心意最真挚的传达。
“知我古城,爱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最具文化特色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发了一整套校本课程,充分发掘商丘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五(3)班学生崔雨晴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商丘美食课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垛子羊肉的制作方法。于是在那个周末,我的父母便带我游览古城,在一家历史悠久、装修古朴的垛子羊肉专卖店品尝这道美食。我在店铺中观察了部分制作过程,同时查阅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了垛子羊肉的渊源,并制作了一份手抄报以作纪念。”为了深化这项德育活动,学校还构建了“两课一实践”的教学模式:第一周,班主任先行授课,对校本教材中的某一课程进行详解传授;随后周末或适宜时机,家长陪同或集体赴课程对应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学习、了解;第二周,班会课上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手抄报、绘画、视频、文字等均可,以课堂交流为契机,激发思维碰撞。特别是最后的展示环节,教师需要在课上引导、总结,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对自身的重要性,进而将热爱家乡内化为自身情感。
教会学生做人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正合德育为学生奠定多元生命基础,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会学生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合德育文化理念的认识,学校每月设定一个主题,连续3年在全校开展“最美正合少年”评选活动,比如3月爱心少年、4月运动少年、5月劳动少年、6月才艺少年、9月文明少年、10月爱国少年等,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中为每位学生提供发现和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
德育存在于校园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比如,学校除了每天精心组织的大课间活动,还会在春季召开综合性运动会,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队形队列、拔河、接力跑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比如,五(3)班学生王梓辰在体育课上受到鼓励,开始每天回家进行跑步训练,准备报名参加田径运动会,为班级争光。再比如,四(6)班班主任李智莉在劳动课上带领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清理校园卫生死角,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社会现状,确定了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年级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高年级则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序列化、日常化和全时段的德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一代。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高标准打造心理咨询室、心理减压室、心理宣泄室等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灵支持;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心理辅导为主、学科渗透、个别咨询、家庭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策略,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构建和谐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学校举办的“爱心传递,情暖校园”系列活动之“校长,我想对您说”活动,邀请校长与学生面对面谈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安慰。在班级层面,学校组织了更加精细化和全面的主题班会课。黄梦丽是新来的年轻教师,对于如何开展班会课一度感到困惑。她说:“好在学校针对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班会课等都会通过大教研与小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我们。”学校通过大教研确定大主题,并且提醒年轻教师班会课的注意事项,通过小教研明确每节课的话题及安排。这样既能自然而然地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有时还能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由专业心理教师授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调节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心理辅导。同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剧创作表演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紧紧围绕正合德育核心理念,从学生养成教育入手,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将育人目标内容具体化,厚植家国情怀,在和谐的德育环境中让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拥有坚强的意志,助其在发展的道路上坚强刚毅、笃定前行。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