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类学科之一,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趣味化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记忆、掌握重要知识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出现了一定的失误,总是运用传统的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将课堂重心放在了“讲”上,希望以此让学生迅速了解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学生虽然了解了课程内容,但对其理解不透、不深,只是将其当作了“学科知识”,并没有将其践行在现实生活中。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深刻、透彻地掌握课程内容呢?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过反思我想到了要从学生的视角去感受、去体会课堂教学过程,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在趣味化、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课程内容的感悟也更透彻。 因此我从学情、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有效确定了“情境表演”这一方法,通过创设“道德与法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从真切的情境中去感知、感受课程知识点,并加强有效记忆。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开表演晚会”这一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意见不同的争论场景。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到了“委屈”“愤怒”等情绪,这时我及时暂停,询问学生:“当意见不同,或被别人否认时,你们有什么感受?接下来会怎么做?”很多学生说自己会生气、会不理别人、会难过,通过此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后,我引出了课程内容:“对于不同看法,采取简单拒绝或一味接受的态度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然后再稳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人的看法、观点,以此引导学生冷静处理问题,以真诚、坦率的沟通化解矛盾。 这种方式比起单一的“讲”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合理沟通”的重要性,当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冷静思考、合理化解矛盾,也有利于核心素养渗透。在这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此后我也渐渐把课堂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更新鲜的学习体验。 这次反思与尝试使我深刻意识到,在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将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换到“学生”上,让学生从“静听者”转换到“工作者”,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转变为“点拨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体验、“学”的感受才会更真实。 没有反思就没有改进的机会,就无法走向深刻,实现认知升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刻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反思、修正,以方法创新、过程优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龙庄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