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师生之间
抖腿“王子”变形记
段小华

    “嘭,嘭,嘭……”不知道是哪个学生的腿与桌子发出了刺耳的碰撞声,让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循声望去,只见小王闭着眼睛,有节奏地抖动左右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脸享受。

    我震惊地看着小王,不知是不是同桌提醒,他突然停止了抖动,一脸尴尬,把头埋进了桌肚里。班上的学生哈哈大笑,好事者大声说着:“抖腿‘王子’又开始表演啦!”小王一听,头埋得更低了。

    其实,小王在课上抖腿不是第一次了。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跟我提过,小王听课时会控制不住地抖腿。为此,我找过小王谈话,他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改,家长也答应一起帮助改变。可是,尽管后来我又反复说了很多次,他还是改不了。

    既然说教无用,何不让小王真实体验一下抖腿对同学的影响呢?

    第二天,我上课前偷偷在小王的桌子里放了一支录音笔。课堂上,大家沉浸在朗读中,我也被学生动听的声音吸引着。这时,小王的腿又开始抖了,我强行把自己的视线转移到别处,任小王肆意抖动。大家听到抖腿声纷纷侧目,班长小军还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我假装没有看到。奇怪的是,结束朗读进行小练笔时,小王的腿居然不抖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课间,我趁办公室其他同事不在时,让小王听了他抖腿的声音。“嘭,嘭,嘭……”声音响起时,小王的眼神先是尴尬,后是震惊,最后变成了无奈。看着小王情绪的变化,我才发现,或许小王难以控制自己抖腿。

    “你其实也不想抖腿,是吗?”我温和地看着小王。

    小王摸摸脑袋:“是的,当大家一起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我就会抖腿。”

    难怪,齐读时他会抖腿,写练习时就会安静下来。

    “你是不是怕自己读书跟不上同学,然后抖腿呢?”小王说话有一点结巴,我猜他害怕跟不上。

    小王一脸惊讶,看来我猜对了。

    “我小时候有点吐字不清楚,所以一到齐读的时候就抖腿,给自己打节拍。”我编了一个“谎言”。

    “啊!段老师,我跟您的情况差不多。我妈总是说我读书不流利,我就靠抖腿给自己打节拍,没想到这个方法让我的朗读有了进步。”小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哦!这个方法真是不错呢!可我总觉得课堂上抖腿影响不好,那你知道我是怎么改变的吗?”

    小王使劲摇了摇头。

    “其实改变真的很难,我强迫自己改,可到头来,也改不了。这个时候,我打开了课文录音认真听,然后模仿课文录音一遍遍读,没想到有了一些变化。”

    “这么简单吗?我也回家试试!”小王一脸轻松地说。

    我对小王竖起了大拇指,鼓励他加油!他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办公室。

    我赶紧给小王妈妈打电话,把我的发现告诉她,还叮嘱她在小王跟着课文朗读抖腿时不去关注他,等抖腿次数变少时,再鼓励他。我还建议小王的妈妈和爸爸跟着小王一起朗读,在家里营造齐读的氛围。

    后来的语文课上,小王仍旧抖腿,但我不再刻意关注。渐渐地,我发现小王抖腿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少。

    一个月后,又是一节语文课,大家在配乐中感受着古诗的韵律,并齐读古诗。大家沉浸其间,直到读完小王也没有抖腿。下课后,我找到小王,祝贺他语文课上没有抖腿,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也在心里笑着,抖腿“王子”总算不抖腿了。

    回顾处理小王抖腿的过程,我方才领悟,教师不能总是想用说教改变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并让他们从中体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收获真实的快乐。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