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我见
让常态教学和公开教学“面对面”交心
缪 徐

    有人说,常态教学是自家人吃的家常菜,公开教学是招待客人的高档菜。居家过日子靠的是家常便饭,不是美酒佳肴。由此延伸开去,一种误解出现了——公开教学是一种装点门面的短暂折腾,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得靠日复一日的常态教学。

    上述误解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在当下公开教学和常态教学的“背对背”行走:公开教学中新颖的理念、真实的情境、适切的方法,并没有很好转化成常态教学变革的动力,常态教学依然是应试为上、灌输为主、刷题为主。公开教学中的“与时俱进”和常态教学中的“涛声依旧”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引发了教师对公开教学的误解。

    如何变常态教学和公开教学的“背对背”行走为“面对面”交心呢?笔者以为,着力点有两个:一是转变思想认识,二是强化行动落实。

    先说思想认识。常态教学和公开教学虽然在开课地点、范围、听课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是面向学生、旨在发展学生的教学。从数量的角度看,常态教学是公开教学的数十倍甚至更多,所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依靠常态教学的观点没错。但是,公开教学也不是装点门面的短暂折腾,而是为常态教学服务的一种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探寻常态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方法,找到新理念的落地路径。通常情况下,公开教学中的研究课会历经多次打磨,会汲取众多优秀教师乃至专家学者的智慧,因此参与活动的教师不必对公开教学中“高大上”的研究课发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叹。观摩公开教学,不是要求参与观摩活动的老师每天都要上出与公开课比肩的好课来,而是要求大家以公开教学的观摩为契机,反思自己的常态教学,运用公开教学所呈现的新理念、新做法,去充实、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常态教学。

    再说行动落实。观摩公开教学之后的行动落实,不是照抄照搬优质公开课的做法,而是针对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将观摩学习过程中汲取的教学智慧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常态教学。教学智慧的获取途径可以是评课交流,也可以是自我领悟。

    以“水的净化”的教学为例。公开教学中,该课的情境创设出现了许多好做法,有用一杯浑浊的水引入新课的,有用自来水厂的实际生产线作为情境的,有用《贝尔野外生存》的电视片段设计主线的,等等。笔者在执教该课时,吸取了上述几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即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领学生真探究,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没有照搬——上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5支试管,试管里所盛水样分别是蒸馏水、红墨水、泥水、食盐水、卤水(含少量氯化钙的溶液),要求学生设法一一鉴别。5支盛有水样的试管,既是教学情境又是教学主线。通过观察、思考、设计、表达,学生找到了鉴别方法:观察水样,可将红墨水和泥水从5种水样中鉴别出来;取剩余的3种水样灼烧,可将蒸馏水从3种水样中鉴别出来;取剩余的两种水样少许,加肥皂水搅拌,能把食盐水和卤水鉴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借助“如何将上述不纯的水加以净化”的任务驱动,过滤(泥水的净化)、吸附(红墨水的净化)、蒸馏(食盐水、卤水的净化)等净水方法又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探究视野。因为教学的情境与脉络紧密相连,所以整节课的教学主线清晰流畅,探究活动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事实表明,如果公开教学能够聚焦常态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态教学又能将公开教学中展现出的教学智慧转化为教育生产力,那么常态教学和公开教学的生态就会向着“彼此交心、相互促进”的方向转化。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师培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