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 馕,作为古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与绿洲之间最理想的食物选择,至今仍是新疆人饮食文化中的灵魂。作为新疆的美食代表,馕可以说衔接起了新疆的过去与现在。 享有“馕城”美誉的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依靠打馕、发展馕文化产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将馕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借助以馕为主题的劳动课程与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学生深入认识家乡、亲近乡土。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的学生再次走进“馕城”产业园,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馕就在新疆古代先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记载,远在汉魏时代,馕就出现在长安集市上了。相传安史之乱时,从京城长安逃出的唐玄宗就吃过杨国忠从街上买来的馕。” 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将大家带回了千年之前的古丝绸之路,让大家了解了馕的起源与发展史,也让大家认识了制作馕的工具,见识了各式各样的馕,品尝了白馕、芝麻馕、奶酥馕、玫瑰花馕、辣皮子馕等不同口味的馕。 了解完馕的历史,讲解员又用一组数字震撼了学生,“这里有3万多平方米的制馕车间,500个馕坑中有环保馕坑和土法馕坑,有160种各类馕品,每天可生产20万个馕。目前,已经吸纳近4000人就业,帮助了上千个家庭脱贫。”在惊叹之余,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劳动致富、劳动致福的意义,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 头脑和肚皮都“饱”了之后,学生换上围裙进入制作车间,跟随打馕师傅学习亲手制作馕。学生认真听师傅讲解制作步骤,记下其中的关键点,然后开始压面、团面、扎花……从揉面到出炉,他们干得热火朝天。当热气腾腾、麦香四溢的馕出炉时,学生兴奋不已。学生阿卜杜热合曼捧着自己香喷喷的劳动成果,兴奋地说:“很开心能吃到自己打的馕。今天我学会了打馕,回家后我要给妈妈亲手打几个。” “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一直以来向学生传授的理念。学校坚持劳动教育,把劳动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重要育人措施,始终注重与地方特色、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劳动精神深植学生心中,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实践。 除了打馕课程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共植“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树”。除了种植100棵当地的西梅树外,还种植了苹果树20棵、核桃树20棵、杏树40棵、梨树20棵。同时,学校开垦了2300平方米蔬菜瓜果种植区,供学生种植“伽师瓜”“伽师梅”等特色农产品。 如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意识已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学校将持续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解锁”更多劳动新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精神,让劳动绽放快乐,让快乐注入灵魂,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童年,让他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成长真实发生。 (作者单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