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观课笔记
一堂不断向上生长的数学课
付 静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30多年,上过、听过、查过的应用题课数以千计,自认为应用题的教学套路都见过。但特级教师张宏伟在全景式数学教育全国峰会上执教的“全景学法课——应用题六种‘审想策略’其一”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感慨万千。

    首先,教师组织教学真的不一样。课前暖场,张老师与初次见面的学生这样互动——

    师:同学们好!我们刚刚见面,不急着上课,先互相了解一下,你想了解我什么尽管问就好,我这里没有任何禁忌,你想问什么都可以。(没有禁忌一下子吊起了学生问的欲望和兴致)

    学生问:你很有名吗?

    张老师故意逗趣:我有名啊!张宏伟。你们也都有名啊!(学生一下就被逗乐了,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一个学生问:您多大了?

    师:我的年龄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算出来,看谁反应快?

    生1:18岁。

    生2:36岁。

    生3:45岁。

    生4:81岁。

    师:停!别猜了!再猜我怕被猜没了。

    张老师又夸张地抹了一下脸,继续逗孩子们:你们看看我这张脸,像81岁的吗?(全体学生恍然:不像)像18岁的吗?(学生:不像)看见没,你们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脑子里只想着数学了。你要结合我的外貌,再参考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年龄比一比,参考一下主持人介绍我的35年教龄,再猜猜看?

    这时候,学生确定54岁。

    教师顺势利导:看见没,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怕的是只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也不能只用语文的角度来解决,要把各方面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一下子消除了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起轻松、快乐的师生关系。“好教育就是好关系”,在张老师这样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蕴含味道的课前交流中,学生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数学教学的“场”被暖热乎了,为学生营造了不一样的数学学习氛围。更值得借鉴的是,张老师在建立关系、暖场的同时,还让这个看似“课外”的非教学环节成了最精彩的育人现场之一,自然而然,润物无声。

    其次,上课目标、内容和站位真的不一样。这是一道各版本教材都有的连除应用题:为了参加溜溜球比赛,王老师买了4盒溜溜球,每盒有2个溜溜球,一共花了96元,平均每个溜溜球多少元?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把目标定位为“认识连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会用连除法解答这样的应用题”。但张老师却看见了它不一样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何思考的学法指导课。

    片段一:当学生说解答应用题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审题”和“思考”时,张老师抛出全景式数学另外的六大审题秘籍之一:删(张老师夸张地在黑板上把一个删字写得很大),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删除“不影响数学题本意的字词句,还要陈述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张老师“逼着”学生把这道应用题精简为“4盒,每盒2个,共9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学生对比了删前、删后,然后这样表述:

    (1)删掉无用信息后,有用的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2)删后的题目比原来简单了、清晰了、省事了,更容易理解和思考。

    (3)有一种审叫删。删是超好用的审题方法。

    (4)不仅数学可以删,生活中也可以删,删除多余的垃圾,生活就干净了。

    (5)不仅学习需要删,生活需要删,以后工作也需要删。

    (6)人生也需要删,删除多余的、不好的,人生也就简单了、清晰了、舒服了……

    片段二:如何去想一道应用题,全景式数学的“想”叫“过家家”。先用题中的两个直接条件“过家家”(连接),生出一个“宝宝”(求出来一种量),然后再把求出来的“宝宝”当作条件(间接条件)放回题目中,去和其他条件“过家家”,再生出第二个“宝宝”,把它当已知条件……直到生出要求的问题为止。

    我们的教学从来只是教知识、方法、能力和态度,但张老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怎么学,这样的立意和站位的确与众不同。

    再次,张老师至简的上课方式真的不一样。与所有的公开课相比,这节课很朴素。没有课件,没有学教具,甚至连学习单都没有。一个小题签、一支笔,竟把一节课上得知识丰富、气氛热烈、思维深刻。 

    企业讲究低成本高产出,我想教学也一样。我特意计算了一下张老师的课堂成本:每个学生一张题签,仅用一张A4纸的四分之一,全班30个人仅用8张A4纸,复印费算0.1元的话,不足一元,这是唯一的教学消耗。

    但与之相对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孩子在这节课上不仅学会了如何审好题干、如何分析信息、如何解答问题,而且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习得中得到了张老师对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审辩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并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建构的学习热情。

    最后,课堂的温度和松弛度真的不一样。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智力活动都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张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投入,充满激情,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极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张老师能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能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发言和学习行为上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和点燃,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被看见、被认可的自我价值实现感,还能提供启发方向,激发、调动其他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还有张老师上课时特有的松弛度,也让孩子倍感轻松、快乐和舒服。课堂上的张老师一点都不像老师,倒更像一个孩子:像孩子一样和孩子一起唠家常、一起游戏、一起思考……他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对数学“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甚至“胡作非为”。正因为如此松弛,孩子在张老师的课堂才是安全的,才是投入的,才是毫无拘谨敢于积极创造的。

    我们学校是全景式数学教育的实验校,在培训中张老师不断叮嘱和提醒我们:“数学表面上姓数、姓知、姓思、姓智……但归根到底姓人”“数学教育永远不止于数学教育”。这些主张在这节课里落实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不一样的教学带给孩子的真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市渤海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