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应该成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如今,单元作业已成为很多学校设计作业的基本思路。但什么是单元?为什么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有什么基本特征?单元作业与单元教学是什么关系?这些基本问题以及关系处理,都是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时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影响着单元作业的设计质量和实施效果。 那么,为何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 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话题、一个专题、一个关键能力、一个真实问题或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务等。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或单元划分时,往往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教材原先设计的自然章节作为一个单元;另一种是以某个专题或学科关键能力重组单元,如小说写作单元、说明文写作单元、实验设计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等。对于教师而言,体系化地设计出某个学科以能力或项目任务进行重组的学科单元体系难度是很高的,所以教师以教材的自然章节作为单元,是目前较为普遍也比较可行的做法。即便如此,这种做法也比原先仅从课时角度思考跨了一大步。 课时一般以某个点状的具体内容作为学习重点,具有一定的片段性、零散性、割裂性。相较于某个单独课时而言,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独立性。显然,单元视角与核心素养所追求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是完全一致的。相对而言,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既可以从中观角度避免教师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从微观角度仅仅把握某个课时的割裂问题。 单元作业设计,有何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如同单元相较于课时的意义一样,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整体设计,有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是优化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教师通过一个单元不同课时作业内容、要求的统筹思考,既可以加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与要求之间的关联,又可以减少一些仅仅针对低水平目标、反复操练性质的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机械重复,留出时间增加发展高阶思维要求的作业比重,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单元作业的整体思考,还可以加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衔接性。 二是在同一单元下对各个课时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等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分配,更好地实现课时作业之间的统整性、关联性与递进性。例如,单元作业目标不仅要考虑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对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考虑不同的认知水平。这些目标很难在一个课时作业中实现,而要在各个课时作业中合理分布和统筹分配。又如,随着课时的不断推进,同一单元内不同课时作业的难度比例也要有一定的改变,一般而言一个单元最后一课时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统整性,难度也应相对较高。 三是有助于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将单元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从单元角度设计作业,教师就要思考作业和教学、评价的相互关系,共同发挥作业与教学、评价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将作业孤立地进行设计。 四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作用,这也是单元作业设计更为重要的终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