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宏太 钟罗金) 5月6日,随着培养机构、培养学员与所在地市教育局在三方培养协议上签下名字,为期三年的广东省新一批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 此次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2024—2026年)以“培养新时代教育家,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旨,经过材料评审和面试答辩,共有518位教师从740多位候选教师中脱颖而出,将分别成为省级名教师、名书记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由华南师范大学等9家培养机构承担培养任务。 “要以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引领,构建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成长支持体系。”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各培养机构要创新培养模式,主动与地方合作,协同开展精细化人才培养。“入选的学员是全省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一群人,希望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以实干担当让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恒久。”朱建华说。 据介绍,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至今已完成三轮,共培养学员978名,其中252人获评正高级教师、251人获评特级教师、342人成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员的素质能力、科研水平及示范效应都不断提升。新一批培养工程呈现许多新亮点、新变化,不仅推出名书记培养系列,还新增中职教育培养类别,而且在培养机制、培养方式上多有创新,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培养机构的考核与遴选。承担此次培养任务的除了省内的教师教育机构,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也参与进来,为培训学员提供更加优质、开放、多元的培训内容及资源。 作为培养机构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阳成伟在发言中分享了本次培养项目的培养思路、计划、模式和创新做法。他谈到,华南师大将加快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学术水平,以学术引领高层次教师人才的培养。 “我希望通过专家的引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领导力,学到更多教育创新案例来推动学校新的变革。”学员代表、广东广雅中学校长龙国华说。 展望新一轮培训项目的实施,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表示,项目办将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的项目支持体系,为学员和培养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努力造就更多教育家型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