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让“温润”对话成为黏合剂
赵 文

    没有好的沟通,就没有好的关系;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好的教育。校长(书记)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管理和交流沟通问题与教师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化解,很容易衍生为校长与教师的隔阂,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探索“温”管理、“润”沟通的“温润”对话法则,实施有温度的管理,开展温润的对话。

    温润的文字让彼此更加亲近

    学校田径运动会顺利结束,负责活动筹备的教师在工作群和朋友圈感叹“一天真的累死了”,“胆子较大”的同事甚至在我面前表达开展活动的不易。为了这次大型活动,几位教师的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根据学校的考核方案,他们在工作考核中其实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加分。但在校长耳边念叨,那是需要更多的认可和额外的奖励。如果增加额外奖励,那对其他教师不公平,但如果没有一点特别的表示,这些教师又会觉得不被重视。

    左思右想,一个简单的念头突然闪现,何不单独发个微信表示一下呢?于是,我郑重地给刘老师发去了一段文字,“尊敬的刘老师,感谢您一天来的辛勤付出,感谢您为北中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也在张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留言,“谢谢张老师,北中大家庭感谢有你”……一番回复很快得到了反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感谢校长关心,我们一起努力让北中越来越好”。

    刘老师组织排练的舞蹈在全县艺术节展演中获得了一等奖,他在朋友圈分享喜悦,我也愉快留言:“真诚祝贺,成绩不易,你和孩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刘老师很快回复:“谢谢校长,我们会继续努力。”

    我想,温润的文字让教师看见了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也让他们感觉分外亲切,甚至提出的建议也更容易让教师接受。

    当然,如果精力允许的话,学校管理者完全可以以书信(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教师做更深层次的交流,让温润的文字促使彼此更加熟悉、亲近。

    温情的走访让彼此更加信任

    沟通是尊重教师、消除隔阂和形成共识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管理中,校长和教师在语言沟通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防范和掩饰心理,因此校长可以将语言沟通变为实际行动。

    管理的温暖来自实实在在的关心,比如生病后的慰问、红白事的操心、妇女节等节日的用心,这些真诚的关怀不仅能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更能促进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升温。校长走进教师的生活空间,走进教师的家庭,一杯热茶,推心置腹,这种感觉要比办公室沟通更轻松、更有“人情味”。

    对于在平时工作中产生的一些误会,校长如果能平易近人、坦诚相待,在嘘寒问暖中往往会化解矛盾、消除怨气,也可能会促使教师认同校长的管理决策,更加主动地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其实,与其说校长走进了教师的生活中,不如说校长走进了教师的心坎里。

    温暖的关怀让彼此更加真诚

    在学校管理中与教师沟通,校长需要从领导角色中走出来,与教师平等对话,将温暖的关怀渗透到工作的细节中,让“有爱”的谈话成为工作的催化剂。在鼓励教师讲真话、实话和心里话的同时,管理者自己不能讲官话、套话,不能摆架子。只有真诚沟通,才有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校的老教师扎根教学一线多年,有的还曾经担任过学校中层,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为学校作出的贡献,他们其实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一年多前我刚调到这所学校,不太了解情况,以为王老师教学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躺平”,甚至在沟通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以至于她见了我就躲着走。之后,我向熟悉王老师的老教师了解,才发现她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还当过教务主任,这时我才后知后觉,或许我缺乏的是基于人文关怀的温润沟通。于是,此后我见了她会主动打招呼,在她教学成绩欠佳时主动约她谈心,让她充分体验到被尊重,情况随之慢慢好转……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甜蜜的微笑,终于开始温暖这些内心忐忑的老教师的心。

    学校门口有一个安全防撞小门,每次教师开车经过时都要自己下车打开,我经常要迎送师生,看到教师车进车出,我会主动帮他们把门打开,刚开始许多教师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也就乐意接受了。此外,我还叮嘱保安随时帮教师开门。放下了架子,温暖了教师的心,却丝毫没有影响我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

    “温”管理、“润”沟通说到底是基于充分人文关怀的管理,温润的氛围能够促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学校更好地运转。

    (作者系甘肃省西和县北川初级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