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极为重要。有人认为,在管理中,管理者70%的时间和精力要用在沟通上,单位中70%的问题源于沟通不畅。 抓住学校管理中沟通的3个“关键”,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人物。这里的关键人物指的是学校的“意见领袖”,他们或是德高望重的教师,或是某个学科的“专家”,他们敢说敢讲,有一定的话语权,往往是一部分教职工的代言人。校长要和这些人多沟通、多联系,尊重他们,在重要问题上要诚恳听取他们的意见。如在制订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相关制度方案时,可以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因为这可能是一部分教师的心声。当然,“意见领袖”的意见有时也不完全正确,校长就要正确引导、达成共识,并通过放大他们作为“意见领袖”的正向影响力,说服大多数教职工。 关键时机。校长在与教职工沟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强信任、促进合作,反之则可能导致误解、冲突甚至关系的恶化。 2013年的一天下午,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在电话里怒气冲冲地对我说,孩子的数学老师教学水平不行,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其实,那位周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近段时间教学热情似乎有所减退,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决定与周老师进行沟通,但没有选择在忙碌的课间或全校教师大会上,而是观察到周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会留在办公室准备次日的资料。于是我选择这个相对放松的时刻邀请周老师一起进行非正式交谈。 在轻松的氛围中,我首先表达了对周老师多年来教学贡献的认可,然后温和地提出对数学成绩的关注。我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询问周老师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有什么建议。周老师感受到了我的诚意和尊重,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分析了自己对新教材不熟悉、家中老人健康问题带来的压力等原因。 通过这次适时深入的沟通,我不仅了解到具体问题所在,还与周老师共同制定了支持措施:安排教导处负责人帮助周老师掌握新教材,调整部分工作安排以减轻其压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周老师的教学热情得以恢复,班级数学教学质量也逐步提升。 当然,如果校长与教职工产生了一些误会,且责任在自己,那就应该第一时间及时沟通或道歉,切不可隔夜“发酵”,以至于裂痕越来越深影响工作。 关键定律。在学校管理中,我认为校长应掌握几条重要的沟通定律,以提高沟通水平。 一是威尔德定律。它是英国管理学家威尔德提出的一条关于有效沟通的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此定律认为,人际沟通的过程应当从认真聆听对方开始,并且通过恰当的回应完成一个交流的循环。如上述事例,我在和周老师的沟通过程中,首先就要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二是“55387”定律。这一定律强调了非语言信号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即在沟通的效果中,55%取决于非语言因素(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外观等),38%取决于声音的音调和质量,而只有7%取决于实际说话的内容。如校长在与同性别教职工沟通时,一个简单的拥抱或许就可能提升沟通效果。 三是杰亨利定律。此定律的核心观点强调相互理解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坦诚交流能够提升沟通的精确性和效率。在学校管理中,维持开放、诚实的对话环境对于预防和解决沟通障碍至关重要。 在2023年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日,我采用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在“展望2023—2024学年度,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话题中,切实听到了教师真实的声音。在鼓励教职工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的同时,校长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共情理解力。 (作者系安徽省泗县泗城镇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