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第一次
1988年,我借钱出了第一本书
任 勇

    1987年初,我在翻阅《国内外教育文摘》杂志时,看到征集“全国第一届学习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的启事,便写了一篇《遵循学生心理规律,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文章应征。

    后来,我参加了被称为“我国学习科学史上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成立“学习科学”研究会,他们在积极筹备成立全国以及各地的学习科学研究机构,探索“学习科学”理论框架、应用框架和分支问题,优化组合课题攻关小组,积极研究学习方法及其指导问题。当时,我对许多问题搞不懂,许多学术名词也是第一次听到,分组讨论时我搭不上话,只能认真听、拼命记。

    在返程的列车上,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为学习科学作点贡献?列车快到终点站时,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写一些可供开设学习方法课的讲座稿。我在向福建省龙岩一中时任校长王力峰汇报会议盛况时,顺便谈了自己的想法。王力峰校长说:“你干脆写本书吧,写出来我给你印。”

    于是,我一边学习有关理论著作,一边整理自己关于学法指导方面的讲座稿,接着便没日没夜地埋头写起书来。

    那时,家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小风扇;没有大书桌,掀起草席,床板当书桌;没有复印机,在方格纸上用复写纸一次写四张,生怕书稿投寄出后不采用也不退回,留个底稿。就这样,我穿短裤,打赤膊,坐矮凳,精心写,用力抄。

    一个月后,当我把一摞整齐的书稿放到王力峰校长面前时,他惊呆了:“我随便说的一句话,你真的把书给写出来了,真了不起。”于是,学校印刷了400册《初中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供初一新生使用,我担任授课教师,上了几次课后,大受学生欢迎。后来,仅存的书也被各级领导、教师和家长索要一空,附近的一个县城索性印刷了4000册供全县初中学生使用。

    我的学生许敏,先在西安交通大学读本科,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读硕士。她男朋友的父亲刘国春时任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许敏向准公公推荐了这本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经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论证后,决定出版这本书,但要求我至少销售6000本,7折优惠,书到前一个月要先交50%的书款,书到一个月后再交清剩下的50%书款。

    该书定价1.5元,总共9000元,7折就是6300元。当时,我因结婚、生小孩花了不少钱,又不太敢把出书要先交钱的事向家人说,只好自己凑钱。我大胆地向4个同事分别借了500元,加上自己的1200元,凑齐了3150元汇给了出版社。

    1988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初中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这是我的第一本书,那年我30岁。拿到新书时,我爱不释手,就像怀胎十月的母亲,看见自己的新生儿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筹备会主任林明榕教授欣然为这本书写了题为《一门崭新而影响深远的课程》的序言,并鼓励我:“年轻人,你写得很有特色,希望你不断进行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这本书后来不断加印,印数达15万册。当时的教育界各级领导多次对这本书给予很好的评价,学习科学各级学会也多次提到这本书。

    (作者系特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原巡视员、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