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校园一隅
爱 园
陈希文 闵荣生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爱园。

    爱园,介于松岑楼和同爱楼之间,是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简称“同小”)百年校训“诚勤朴爱”中的“爱”而得名的。园内铺设的石板路是“心”形园路的设计,体现一个“爱”字,昭示同小师生要有“亲爱之情”。“心”形园路的中间是“雪耻亭”,亭内竖立着“五九国耻纪念之碑”。园内培植着樱花、梅花、桂花等观赏植物。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在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上签了字。消息一经传出,反袁浪潮遍及全国,全国人民誓死反对,并将5月9日称作“国耻纪念日”。消息传到同小的前身——同里丽则女校,当夜,全校师生在陈家牌楼的一座厅堂内召开了“誓死反对‘二十一条’大会”。师生登台慷慨陈词、义愤填膺,表示将誓雪国耻。丽则女校附设的中学师范部女学生更是以指血当场书写血书于手帕之上。有的则用鲜红的丝线在手帕上绣下“誓雪国耻”四个大字。气氛之激昂,场面之悲壮,令人肃然起敬。为了表示永久的“卧薪尝胆”精神,全校师生自筹款项,立“五九国耻纪念之碑”以纪念。

    碑身高175厘米,宽40.5厘米,厚16.5厘米。碑身正面有当时著名女书法家、教育家吴芝瑛(秋瑾挚友)题写的碑名——“五月九日国耻纪念之碑”,上款为“民国四年”,落款为“丽则女学同人泐石”,碑身反面是碑文,由当时著名国学家钱基博撰文、吴芝瑛手书。碑文真实而生动地记载了我校(丽则女校,存在于1906—1930年)师生殷同微等140人,为反对卖国贼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不久吴江也沦于敌手。在同里沦陷前夜,不知哪位爱国人士为保护石碑,保护殷同微等人的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免遭日寇荼毒,将纪念碑深埋地下保护起来。若无此举,后果将不堪设想。同里沦陷后,日寇一度驻军在丽则女校教学楼内,在同里干尽了坏事。“火烧罗星洲”使同里前八景之一“莲蒲香风”荡然无存,“和尚浜惨案”使同里无辜平民13人死于日军屠刀之下,这些都是最典型的实例。

    1980年冬需要治理校园,绿化美化校区。根据规划,学校决定在教学大楼前开辟两个圆形绿化区。开沟挖潭时,发现离地面尺余处有一长方青石条。初露一角,因棱角分明,猜测是一般的屋基条石或废弃之青石条。因此,小心翼翼地将覆盖其上的泥土、瓦砾逐层剥离。清理出土后用水冲刷,才发现是一块石碑,碑身基本完整无缺。学校随即采取保护措施,将石碑放置于安全之处。

    今天,“五九国耻纪念之碑”屹立于同小的校园,让同小的师生不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当然,爱园这一“爱”字不仅被寄予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思,在新时代的今天还增添了一层爱家乡、爱学校、爱师生、爱自己之意。爱园内春天樱花绽放,花香四溢;金秋桂花飘香,馥郁芬芳;寒冬梅花傲立,香气袭人;四季花香不断,正如师生心中的爱一般绵延不绝、润物无声。

    (作者均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