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全力保障2024年高考安全
本报讯(记者 史辛)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多措并举,推动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教育部要求各地省级招委会切实压实主体责任,精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组织考试、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招生安全稳定、整肃考风考纪等工作,牢牢守住考试安全底线。
在考试环境治理方面,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人员入场检测力度,严格执行考生进入考点(考场)安全检查工作规范。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实现智能安检门全配备、考点考场无线电信号有效屏蔽。积极推进考场实时智能巡查和保密室实时智能巡检,进一步织细织密高科技作弊防护网。
在服务考生方面,教育部要求各地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为考生提供考试期间出行、食宿、医疗卫生、噪音治理等多方面服务保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康丽) 5月30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十周年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出席会议并致辞。
吴岩指出,十年来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重大成就,战略地位持续巩固,政策体系逐渐健全,实践创新不断涌现,育人成效明显提升,理论研究蓬勃开展。他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对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要求,一要筑牢“魂脉和根脉”,在学生心中“播种”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要构建“体制和体系”,形成多元共治、协同育人的格局,实现大中小幼一体推进、有效衔接。三要抓住“师资、课程和教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金师”“金课”涵养人,让“融入”成为教学常态。四要创新“技术和手段”,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学习体验,建设智慧思政。五要深化“研究和实践”,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深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丰富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作学校经验分享,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等作区域经验交流。
教育部要求学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本报讯(记者 史辛)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通知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要公布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对来电反映情况落实首问负责制度。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欺凌的知识和做法。要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引导。要在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技防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