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谁在读报

    促进学生更好学习

    阅读了《中国教师报》982期《在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再出发》一文,很受启发。文中介绍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新成果,其中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为育人目标的课程改革尤其值得关注。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研究“教”转向研究“学”。过去的教学注重学习内容的传授,也就是如何教,而对于如何学没有很好的引导,以至于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针对不同学情设置的课程表,体现了“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这一理念。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一线教师需要思考从原来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学习设计项目流程,搭建支架进行过程性指导,最终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这篇文章再次提醒我们,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才是教学改革的目的,切勿只追求大单元、项目式和数字化的形式。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香江实验学校副校长 袁合鹏)

    找到自己教学变革的“居所”

    2023年7月,我开始接触项目式学习,从购买书籍、查阅资料到带领学生躬身实践,再到网络教研、组织交流,我在懵懂中逐渐成长,也时常感到困惑。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981期《中国教师报》刊发的《如何识别项目式学习的显著特征》一文指出,通过“变、同、效、由”四个关键问题识别项目式学习,这引发了我对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一些反思。历史学科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其学科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该从学科育人出发,才能真正做到历史与现实相衔接。项目式学习不是为了项目而项目,而是通过项目式学习的过程给予学生不同的学科视角看待世界,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项目式学习背后渗透着多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犹如修习武功秘籍一般,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苦练“内功”,自觉内化不同的教育理论,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也许等我们的“内功”修炼到位,才能真正理解“教无定法”,也会在各种教学变革热潮中找到自己的“居所”。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教师 高圆圆)

    避免学生提问过于简单化

    读了《中国教师报》982期《“提”炼观点,“问”出问题》一文,感受颇深。作者提出了研究问题的“六会分析法”,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有意义的研究主题。通过“六会分析法”,学生的提问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深度、更容易操作。这让我对学生提出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新课改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也在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处于浅层化和表面化,缺乏一定的深度。看似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无效、没有意义的。作者提出的“六会分析法”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懂得了该怎样让学生提问题,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提出问题自己首先应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能够分类分析和整理,形成问题串,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会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能让自己的思维可视化。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助推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才能让学生对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有更深入的理解。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化。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 边静)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