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纠错中“教学相长”
982期《中国教师报》王逸卿老师的《老师也有一个“错题本”》一文,总结了教师“错题本”的三个好处:一是教师备课会更认真;二是学生思考会更深入;三是师生关系会更和谐。我完全赞同作者的看法。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用于纠错、反思。其实,教师也会出错。即便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知识点都反复斟酌、仔细打磨,依然难免出错。当教师在教学中出错时,要放得下架子、丢得下面子,勇于认错,敢于纠错。记得我在给学生讲解一道法律知识题时,误用生活常识解读情景材料,当我再读试题时,发现分析出了问题,没有厘清法、理、情之间的关系。第二天上课,我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总结出错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在我看来,老师的“错题本”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纠错可以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有助于教师一步步站稳讲台,走向优秀。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郑世忠)
在挑战性问题中促进学习增值
982期《中国教师报》刊发的《没有挑战就没有学习增值》一文指出,对于优生而言,没有一定程度的挑战,就没有更大意义的学习增值。作者程红兵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不能跳出思维定式审视教学,忽视对优生的思维培养,淡化了挑战性问题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敢于自我追问:我们的教学是单向度还是多向度的?我们的教学是平移还是升级?提问是限定的还是非限定的?仔细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课堂教学是多向度的,但教学更多还是平移和提问限定。在课尾也设计有拓展提升环节,偶尔也设计有挑战性的闯关游戏,但是问题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些问题答案并没有发散性。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无疑是一种设限。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习不断增值,一线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打破常规教学,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只有在不断挑战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中才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有价值、更有深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不断增值。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 边静)
在角色互换中走向深度学习
985期《中国教师报》刊发的郭静老师的《课上,学生与我互换角色》一文,观点独到,颇受启发。
师生互换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师生互换角色则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本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换角色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传统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而师生互换角色则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扮演教师角色,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给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师生互换角色应科学选择学生人选。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等因素,选择具备较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的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重庆市永川区万寿小学校教师 文世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