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go!别放慢脚步,想做就去吧,无论骑过的车还是户外留下涂鸦;go go go!请别忘了它,你在这里唱歌画画还成为更好的他”……近日,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席卷了浙江宁波宁海县家长的朋友圈。这些歌曲的创作者是宁海县一位教师给孩子的期末“评语”。有家长说,教师熬夜两周才完成,每个孩子都有一首量身定制的歌曲。许多网友对该教师给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期末“评语”给予好评。
近年来,给学生写“花式评语”的班主任频现,之前就有“漫画式评语”“藏头诗评语”“插图式评语”。每到学期末给学生写评语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班主任由于年年写,评语早已形成套路、流于形式,有的班主任甚至照搬往年评语应付了事。而这些“花式评语”,既彰显了师者匠心,又体现了师者的教育智慧。
众所周知,不少班主任一带班就是两三年甚至更久,从一年级带到毕业班的也不在少数,因而每年写期末评语往往模式相同、语气相似,内容也基本固定。但要知道,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成长过程,不仅行为品性在变,生活也多有变化,程式化的期末评语并不能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这也难怪学生拿到学期报告单时往往看一眼分数就塞进书包,鲜有人反复品读老师的评语,更别说细心收藏。
此案例中,教师针对不同孩子特点采取“小曲式评语”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教育创新。这种“小曲式评语”是教师立足孩子个性差异、满足孩子不同需要的一种体现,更是教师用心用情的一种表现。在此我想到,有时教师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或许也是因为对工作缺少情感的投入,如果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和创新的热情投入工作,职业的幸福或许就会自己来“敲门”。
“小曲式评语”也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有时,教师对学生的中肯评价甚至客观批评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但借助表情包、藏头诗、漫画或小曲等来表达,容易让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正面评价更容易让学生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这或许比一张奖状的激励作用更大。难怪家长看到这些创意评语后竖起了大拇指。可见,“小曲式评语”“插图式评语”也好,“藏头诗评语”“漫画式评语”也罢,不仅有创意而且教育效果更好,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
面对班级几十名学生,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十分考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这不仅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还要学会创新,试着用师者匠心影响每个学生,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这样的“花式评语”给班主任带来了挑战,也带给学生无尽的期待,成为师生互动的绝妙载体。现实中,这样的“小曲式评语”不妨再多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步、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学生之幸,更是教育之幸。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