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书香校园
旧书的奇幻漂流
周玲平 郭雁飞

    长江之滨,西陵峡畔,厚重的三国故事不胜枚举,三峡大坝与葛洲坝铸就着水电传奇,这就是湖北宜昌。西陵区常刘路小学便坐落于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城市。常刘路小学致力于打造一所有温度、有活力、有希望的“儿童友好学校”,立足于儿童友好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走出了自由包容、灵动舒展、环保可持续的书香校园建设路径。

    常刘路小学地处城区边缘,学校年代久远,校园面积不大,校内建筑已定,无法大刀阔斧对硬件设施进行重修重建。校园周边多为老旧小区,生源复杂,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教育关注度较低,学校学生整体阅读水平不高。基于这些现实条件,学校推出“旧书漂流计划”,开启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青铜时代。

    学校将每个月1日、15日定为“校园旧书漂流日”,举办“旧书的奇幻漂流”活动,教师、学生分别交换书籍,共建彼此内心安静的精神领地。学校设计了“旧书的奇幻漂流记录卡”,让旧书主人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小主人寄语,得到该书的孩子则在阅读完毕后写下推荐星级和读后感受,丰富书籍的“漂流经历”。

    学校还引导孩子用家中废弃物品动手给旧书包书皮,漂流后分班进行最美书皮初选,推荐出最美的47个书皮参加全校评选,由学生投票选出最美的6个书皮,学校授予学生“书皮红点设计奖”并颁发奖品。

    “旧书的奇幻漂流”活动从2021年启动至今,有2.3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2600余册旧书漂流到孩子手中……学生阅读量大幅提升,思想在文字浸润中变得愈加鲜活,建立起以书为纽带的独特校园文化和儿童情感连接。

    学生阅读量提升后,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发展到白银时代。学校推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式”阅读模式,依托时令节气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监测学生阅读成果。2023年中秋之际,学校开展“盛世华诞,雅集中秋”中秋游园活动,这项活动既有国风意蕴的华美外衣,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灵魂。

    今年,学校迎来了“全学科育人”的黄金时代。学校精心打造“阅读项目式课程”,将阅读与科学、劳动、美术等学科元素融合,推出“旧书回家计划”。

    学习的本质是有兴趣的自主学习,常刘路小学的课程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有意思、有兴趣、有可能。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发出“旧书回家倡议书”,倡导学生选取合适的旧书,包好书皮并进行创意设计,三本旧书即可兑换校园限定奶茶。学校科学组教师以“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为核心概念,以科学课“营养要均衡”一课为基点,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拓展前置课“奶茶里的学问”。劳动课上,学生依据科学课上研制的奶茶配方,动手制作奶茶,炒制红茶叶、温制纯牛奶、煮制小料……淡淡焙火香气里是孩子劳动成长的满足。在美术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在奶茶杯上挥洒斑斓,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浪漫的春日校园阅读故事。

    花开在春天,书长在心里。世界读书日前夕,学校新建成的校园藏书馆——“心书房”迎来剪彩仪式。学生欢欢喜喜带着旧书换取“春日的第一杯奶茶”,这平凡普通的一天在学生心中成为一个盛大热闹的节日,有关书籍、阅读的种子也在此刻深种。一本本旧书从学生手中飞进崭新的家,找到了“新”归宿;图书以另一种形式“复活”,知识也在辗转流徙中共生,带着主人阅读痕迹的书籍,成为链接灵魂和延续生命的载体,激发更多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住进了“心”的归宿。坚守儿童立场,一次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就这么发生了。

    好的学校活动不为热闹而办,也不为创意而创新,而是让活动成为育人载体,为育人实践注入灵魂。在“旧书回家计划”中,学校将德育元素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利用德育积分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

    书香校园的时代更迭,立足儿童视角,满足儿童期待,让阅读兴趣与知识学习交互发生、相互促进,让每个师生在共同创造中享受一种自然、自觉、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作者单位均系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