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青年学者谈丛
三重视角下的“电子档案袋评价”
周师宇 彭 俊

    在教育全面向数字化转型之际,以评价改革为牵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支持体系迫在眉睫。在传统教师评价中,对“专业发展”通常采用较单一的指标如学时、证书等,而过程中个体隐性信息(如专业理念、专业态度、发展策略等)却无从观测。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 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和呈现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规划、发展投入、发展成效等信息的一种集成与管理平台。而电子档案袋评价(E-Portfolio Evaluation,EPE)则是基于此平台的数字化评价工具,综合量化和质性评价方式,实现多主体(如同行、学校管理者、外部专家)对教师个体档案袋(如日志、视频、代表性作品等)的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我国学者关注,本文以三重视角解析电子档案袋评价如何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制的构建。

    学习视角下的实践—评价—反思机制。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占有者和传播者,也就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角度面对学生,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成为学习系统的一个节点。基于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视角,EPE能在整个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有效支撑。首先,教师基于学校的评价标准,明确本学年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就有了可以参照的实践标准。其次,教师建立电子档案袋,保持专业发展的过程观照习惯,并且在记录和信息加工过程中重现相关活动、教育事件的发生过程,从而达到对自我发展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功能。最后,教师根据其他教育主体的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反馈,能够从第三者视角获得支持性意见,作为教师个体专业觉醒的外部观照。总体来说,EPE是将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通过与学校系统共同建构的方式,进行真实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自评和他评,以内外合力的方式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反思的评价工具。

    场域视角下的发展—评价—变革机制。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场域理论,认为任何个体一旦进入场域,便具有了影响场域甚至改变场域的可能。基于教师作为场域变革者的视角,EPE能将集体的价值观和愿景与个体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晋升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教师“融入集体—与集体合作共构—组织推动变革”的动态发展机制。首先,EPE是一种基于政策要求和学校规划的评价工具。通过参与EPE评价规则设定,教师个体主动融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成为集体的一员。其次,教师建立电子档案袋,基于组织的规划和愿景督促自己进行有效的专业发展,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最后,部分教师通过优异的专业发展成果,成长为学校变革的引领者,在改造经验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价值实现。总体来说,EPE是一种统筹个体和集体发展变革的评价工具,将教师置于发展的主体地位,而其专业发展的付出与有效性就决定了个体和集体变革的最终结果,也决定了个体在场域中的关系和地位。

    韧性视角下的压力—评价—支持机制。与场域视角关注“个人在场域中的动态变化和价值实现”不同的是,韧性视角更关注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克服、渡过有压力的情境,转为发展动力的过程。基于发展教师心理韧性的视角,EPE能构建一个融合多元评价主体、提供多元评价证据、分享经验和促进发展的评价支持体系。首先,教师建立电子档案袋,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等的描述、组织和意义重构,对调节情绪、激发动机等产生促进作用。其次,多元主体(如同事、管理者、专家)参与EPE评价反馈,实际是构建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形成合作和分享、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从而提高教师个人和集体效能感。最后,作为评价审议方的学校能通过EPE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个体需要,针对性地提供配套专业发展支持,比如安排相匹配的培训,给予专业发展机会和经费等,这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个体面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增强专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综上,基于学习视角,EPE能够帮助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专业发展实践和自我反思;基于场域视角,EPE能够帮助教师作为场域变革的建构者,在个体经验与集体目标博弈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专业发展推动变革的发生;基于韧性视角,EPE能够帮助教师作为变革的合作者和倡导者,在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和压力时始终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