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开学在即,面对心理压力、学情变化、新课程改革——
如何让新教师站稳讲台
本报记者 万景达

    进行岗前实习、参加新教师培训、在网络平台观看名师课堂、学习总结名师上课思路……开学在即,刚从大学毕业的福建省建瓯市实验教育总校建安小学教师张杜花即将迎来正式讲台“首秀”。

    事无巨细地准备好上课可能会用到的U盘、水杯、笔等办公用品,现在的她心情既紧张、焦虑,也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我现在有三个不确定:不确定能否处理好突发事件,不确定能否很好地与家长沟通,不确定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张杜花告诉记者。

    “希望能从前辈那里得到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的指导,比如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与家长沟通合作等。”张杜花的同事林国慧说出了很多新入职教师的普遍想法。

    针对新教师的诸多困惑,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资深教师。

    尽快“上手”

    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上手”,在河南省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学校通过“新教师见面会”等形式向新教师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主要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青蓝结对”帮扶活动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前的培训会、校园游园活动让新教师快速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生活环境;在陕西省西安小学,学校“一对一”为每位新教师加派一位“师傅”,确保随时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会以新教师为中心组建团队,进行学校常规制度学习,并专门交代相关科室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战胜忐忑的最大法宝就是认真认真再认真地做准备。”如今已经是资深教师的清华附中教师王敏回忆起自己当年第一次站在讲台时的经历感慨道。工作的第一学期,她的所有教案都是让“师傅”看过后才去上课的,为了让自己更有信心,她甚至写了半学期的文字稿反复练习,这个过程中,王敏自感“准备越充分,越能进入状态,越游刃有余”。但她也认识到,如今新教师面临的学情早已今非昔比,“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孩子更功利了,人文素养和学习内驱力不足,很多孩子性格非常脆弱,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王敏直言。

    有着多年学校管理经验的重庆市树人沙磁小学校长廖娟注意到,相较于十几年前带过的新教师,因为“僧多粥少”,一名“00后”新教师往往会经历数次选拔方能成功站上讲台,因此大多新教师都特别珍惜和重视这份工作。但另一方面,她感觉许多新教师在职场中的交往有些“高冷”,不善于与家长、同事和孩子沟通;相比于70后、80后的资深教师,一些新教师有点“躺平”的思想,对专业技能训练还缺少“死磕”的精神。而西安小学校长李涛也观察到,当前新入职教师虽然大多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但对如何把这些知识以合适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还存在不少困难。

    “我们的新入职教师基本都清楚国家近几年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对用在课堂的哪一个环节更有价值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即对把握‘讲授—交流—巩固’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锻炼。”李涛举例说。

    改变心境

    在海南省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肖盛怀看来,目前新入职的教师比自己当年幸运多了,“现在线上线下的学习渠道既多也方便,新教师有很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也有很多现成的优秀教案和视频可以借鉴。”在与很多新教师接触的过程中,肖盛怀发现他们尤其对一些经验方法类的东西很感兴趣。现成的经验固然值得学习,但这也造成了一个新教师普遍要面对的问题,即如何学会选择和独立思考,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

    心境的改变至关重要。“要做到明理。”肖盛怀告诉记者,教育教学是有规律和道理可以遵循的,所谓的“明师”就是要知规律、明事理。他建议新教师多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大家的经典,了解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理性的。“希望新教师心中能有一个理想的教育王国,指引他们前行。”

    反思也至关重要。“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之前没有反思,一味地求教模仿,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肖盛怀认为,很多名师的做法是有其背景和局限性的。不注意反思,只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工作,新教师就会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面对这样的情况,新教师需要冷静地问问自己:我需要传递给学生什么信息?我自己最擅长什么,能否以此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我的学生是什么状况,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方式……经过反思再作出的决定就会适合自己。”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玉石也有三句话送给新教师:“格局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宽广;让学校需要你,而不是你需要学校;不要总想着赢了学生,而应思考如何赢得学生的心。”

    知行合一

    旱地里的鸭子永远学不会游泳,对于新教师来说,既要“知”也要“行”。

    肖盛怀注意到,很多新教师听了有经验教师的指点后,总是畏缩不前、不敢实践,他认为“一千次心动不如一个行动,努力实践才是王道”。而真正的实践是既不复制名师也不重复自己,应该潜心学习教育经典,做到“明理”、认真“反思”,接着大胆“实践”,朝着自己理想的教育出发。

    “新入职教师必须学会借力,尽快形成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人和生态圈。”山东省淄博市玄龄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孙琳给出了“三多”的建议。多问:最好的教研就是一问一答,可以与“师傅”商讨一个固定的时间,有计划地把教育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手写教案可以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认知理解,从整体上有效把控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写作还包括写文章,如感悟、随笔、实录等;多听:听课是最生动的教研。新入职教师听课可以先从“师傅”和同年级教师的课开始,听后要尽快组织评课。听评课后,新入职教师要马上效仿,执教同一课题的课,并再次邀请同一部分人进行听评课,“如此几轮下来,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很快步入正轨,驾轻就熟。”

    实践中也要注意“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无论如何,学生是最重要的。”长期关注新教师成长的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学校教育集团教师朱欢认为,新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兴趣、个性、身体等各方面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及时整理和归纳学生的实时情况。同时要熟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相关教材的改动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