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强调尊师重教,要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力推要为教师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保障教师的业务工作时间,为教师排忧解难,因为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才能培养出大批好学生。
————————————————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中,重温邓小平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生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谆谆教诲,对当下建设教育强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位一体”战略,全面深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都具有现实意义。
尊重教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标志,回答了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978年党和国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邓小平要求认识我们国家的现状,他说:“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认真地去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才能够正确制订我们的战略规划,部署我们的力量;才能够更加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尽快改变这种情况;也才能动员人们虚心学习,迅速掌握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没有人才、知识和技术不行,必须解决人才青黄不接和知识不足的问题。邓小平实事求是找出发展教育事业的办法,在大局中认识到教师是解决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政治、社会、生活地位提高了,才能培养出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培养出大批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当年,重视教师工作、重视教育成为检验广大干部有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不是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标志。
尊重教师是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标志,教育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转化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红利。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强调要运用当代科学文化前沿成果发展生产力,要运用现代新技术提高生产率。他始终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才、知识和技术,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邓小平已深切感到我们和发达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的巨大差距,他尖锐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能上得去?”当年邓小平不仅抓紧国内恢复高考,更是抓住教师工作这一关键,强调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在1978年明确指出:“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人民教师队伍。全国有教师九百万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这些话语在当时振聋发聩、令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战略,发展教育首先要重视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需要大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大先生。目前全国专任教师已突破1890万,管理好指挥好这支队伍,把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育人优势,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改革好建设好这支队伍,把教师队伍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育人效能,我们的人才就兴旺、人口素质就节节高;发挥好挖掘好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把潜心育人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每一节课,就能把课堂建设成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尊重教师是专注培养成千上万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标志。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必须依靠教师。邓小平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想着国情,他研究教育就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为了培养千百万人才。他预见到:“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站在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的高度,深谋远虑抓教育办学校,是为人民群众减轻体力劳动过更幸福生活的目的。邓小平一直强调:“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他从这一战略高度认识教师的重要作用,保护和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速造就四个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他在当年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
尊重教师是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重要资源的标志。人才引领驱动,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于漪、卫兴华、高铭暄是人民教育家,黄大年、钟扬是大先生,“人民教育家”“大先生”代表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他们都是教育专门人才的代表,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倾注自己满腔热情,抚育学生健康成人,他们将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强国建设事业。邓小平讲:“一个小学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事业上,就是很可贵的。要当好一个小学教师,付出的劳动并不比一个大学教师少,因此小学教师同大学教师一样光荣。对于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人,应当鼓励”“中小学教师中也有人才,好的教师就是人才。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正是有好老师躬耕教坛甘于铺路,才能培养出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有“大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引领教师队伍取法乎上人才辈出,才能强力支撑人才强国建设。
邓小平强调:“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国家发展需要对教育做前瞻性布局,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工作就是重视人才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的;不仅是在学校有影响而且对走向社会也有影响。他们是广大学生的“引路人”。邓小平经常讲:人才难得啊!“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今天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强在教师。邓小平主张:“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邓小平强调尊师重教,要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力推要为教师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保障教师的业务工作时间,为教师排忧解难,因为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才能培养出大批好学生。
邓小平把教育发展、重视教师放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变化。教师作为教育强国人才第一资源,是竞争力的重要依靠和显著优势,培养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发展改革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发现拔尖人才的发现者。倡导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推动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要把教师人才队伍改革建设作为先手棋,让教师既能受到社会尊重、安心教书育人,又能潜心问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造就一大批“好老师”“大先生”。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更加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尊师重教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正在实施的重大措施。可以说,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中,邓小平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基地首席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