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大家谈
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时代良师
吴 峰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时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将“大情怀育人”作为区域教育主张,着力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扎根浦口大地的“新时代良师”。

    传学习之“道”, 新时代良师要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对处在人生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就是成长,学习同时也是成长方式。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首先要在实践层面解决“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观念多元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应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分辨是非善恶,培育学习力、思想力,让理想信念成为他们的人生柱石。教师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的“定海神针”,毫不动摇坚持学生思想“引领者”的角色,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授文化之“业”,新时代良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知识是文化的载体,当然在文化传承中具有核心的作用。我们亟须树立正确的知识观——知识不应该是“育分”的工具,而是“育人”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同时,知识的传播应该有文化的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滋养学生的成长;知识的传播应该有创造的激情,启发激励,让学生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我;知识的传播应该点燃智慧的火花,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成为优秀的学习者。陶行知先生说,文化是“思想斗争的武器,这武器必定要解放出来”。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与变革教学方式,在文化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实现学生的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

    解生活之“惑”, 新时代良师要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人”都是具体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哲学家约翰·杜威在《现代教育的新趋势》中说:“从前的教育是拿现成的教材做起点的,现代的教育是拿这个那个儿童这个那个人做起点的。”“大情怀育人”的核心要义是“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关切生机、关心生态”。将人视为有价值的生命,将生命视为不可割裂的整体,教师需要直面真实的人、真实的问题。将教育还原成真实的生活,在解决生活的困惑中,让生活本身成为生命成长的沃土。“生活即教育”,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创造的是“前进的生活、向上的生活、文化的生活”。只有以改造学生真实的生活为起点,向着“真善美”的生活前进,过这样的教育生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

    引领者、传播者、守护者,新时代良师的三重角色,是“大情怀育人”理念的价值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看似是三件事,其实只是一件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过程,以“传道”为目的,以“授业”当路径,以“解惑”作方法。“传道”渗透在“授业”中,“授业”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法就是“解惑”。因此,教师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光荣使命。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成为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