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王学利:擎思政灯火 传复兴信念

    王学利,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扎根新疆从教36年,他以“学生爱听课、能听懂”为目标,深入研究职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了“案例导引,问题核心,三元融汇,五维协同”的高职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并在全国高职学校推广。他主持研发了“壹网情深”——新疆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全疆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让学生时时处处参加网络“大思政课”学习,为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曾获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

    ————————————————

    “我是一个上课有瘾的人,不管多累多烦,只要一进课堂,这些杂念就都被抛诸脑后了。”说起思政课,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简称“新疆农职大”,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学利眼中有光。在新疆从事思政教育36年,他将爱国爱疆的情怀融入每堂课,把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上学生爱听的思政课

    大学毕业后,王学利当过5年中学政治课教师、10年党校教师,因为教学水平出众被调进党校工作。教学对象不停变化,从初中学生、农民党员到企业工人,从村长、乡长到县长,他带着“让学生爱听政治课”的使命感,专心研究思政教学规律。但教学经验丰富的他却在新疆农职大“碰了壁”。2003年,王学利初到新疆农职大,第一次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课,课堂上没有出现以往师生唱和的场景,而是出现了“你讲你的课,我睡我的觉”的现象。王学利深感不安,同时又愧疚不已。他知道,这不能全怪学生,因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王学利发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他意识到,传统、单调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是症结所在。如何破局,成了老教师遇到的新问题。一次哲学课,王学利在班里发起了一场辩论赛,学生围绕“理论与实践到底谁重要”的主题展开了激烈辩论,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王学利因势利导,进行点评、引导。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高兴又高效。从此,王学利便紧紧抓住“给谁教、怎么教”的问题不放,以“学生爱听课、能听懂”为目标进行思政课课程体系转化研究。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王学利以学生喜欢“听故事”为切入点开展“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研究”,逐步找到了给职校生讲思政课的适宜方式和方法——用活案例讲透思政大道理。同时,王学利又将全国统一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解决高职学生思想问题的教学体系,切实解决学生“感不感兴趣、认同不认同、信不信、践行不践行”的问题。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准,不让学生带着困惑成长。”王学利用“案例导引,问题核心,三元融汇,五维协同”的高职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教学变得更生动,让学生沉浸其中。这一教学模式后来在全国高职院校得到推广,成效显著。

    把课堂搬到天山南北

    经过数年筹备,新疆农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6年正式成立,王学利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这是全国第三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职院校,也是新疆高职院校中首个独立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但王学利没有把自己的课堂局限于一校一院,而是想方设法把课堂搬到天山南北、线上线下。

    在担任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期间,王学利深入一线了解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听课、调研、宣讲、座谈、倾听教师诉求,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同时,他搭建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构建新疆职业院校思政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机制;他组织开发“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华传统技艺”“高职‘四史’专题教育活动”“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等6门在线资源开放课程;他推动打造中国德育馆(新疆馆)、“四史”教育馆、实践教学虚拟仿真中心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

    为将思政课向网络空间延伸,主动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王学利主持研发了“壹网情深”——新疆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依托“壹网情深”驱动线上线下的协同功能,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全疆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向网络空间延展,让学生时时处处参加网络“大思政课”学习。“壹网情深”平台全天候记录学习过程的数据,方便学校将思政课学习的过程考核做实,与结果评价统一起来,推动学生知行合一。

    擎一盏灯火,传一种信念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的教师,才能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王学利说。

    实践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是萦绕在王学利心头的事。他组织青年教师“磨课”,集体把脉会诊,扎实锻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也激发了他们讲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担任院长8年来,王学利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参与课题研究,先后指导10余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骨干。他带领的名师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团队建设机制,搭建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全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范例。

    近年来,在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抓好思政课教学的同时,王学利强化辐射引领,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向校外延伸。他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牵头新疆昌吉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一十百千”工程,以“三百”“三化”为抓手,即立项100个课题、遴选100节示范课、选树100名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教师培训常态化、实践研修常态化,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勤勉耕耘换来了硕果累累,一批批青年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多年来,课堂已经成为王学利生命的一部分。年届退休,他每年依然要为校内外上200多节课。多年积劳成疾,2024年初他罹患尿毒症。医生告诉他“你应该考虑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问题了”,同事也说“院长可以休息了”,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与担当。5月,他克服透析困难,在长沙市、绍兴市和杭州市8所学校听课、调研、指导高职思政课建设。他常说:“能为国家高职思政课建设做点事,吃点苦也值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王学利主动承担昌吉州和学校的宣讲任务,赴州县基层宣讲。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王学利说:“通过宣讲用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基本功。”谈及下一步工作,王学利说有两个工作重点,一是把学院建设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是探索完善职教本科“大思政课”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优秀人才。王学利认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点亮民族复兴的灯塔,做好学生人生的导师,为未来大国工匠培根铸魂、提智增信,打好强国赋能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王学利将家国情怀、教师情怀倾注于一方讲台,用言传身教为学生传递信仰的力量。

    (本报记者 刘亚文 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