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扎根边疆,传递温暖与力量
马海林

    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至今已有2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那段温暖而充实的求学经历始终滋养着我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学术发展的基础。2008年,我怀揣梦想与抱负,奔赴雪域高原,进入西藏大学工作。在16年教学、科研的道路上,我始终坚守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母校校训,将母校获得的学识与温暖传递到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在西藏大学工作的16年中,我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好老师,力求在教学和育人中达到知行合一。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要求,为西藏社会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干得好”的有用人才。我始终将完善学生人格、培育优秀人才作为工作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勇于质疑、积极表达。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到西藏大学藏汉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堂课之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每一张PPT,做到图文并茂,并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将自己的讲解与网络精品课程完美结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让藏汉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仍时刻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老西藏精神,16年时间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10余门课程9000多课时的授课任务,培养了30余名研究生,同时每年为西藏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不少于20场的科普讲座。这些努力得到了校内师生和全区人民的高度认可,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等一系列殊荣。

    自2011年起,我在西藏开创性开展高原低氧环境对脑功能影响的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前沿技术,探索高原居民的脑功能衰退与适应机制。这项研究不仅源于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扎实科研训练,也承载着我对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念。在此期间,我完成了多项系统实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多个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专著《高海拔与认知》是国内首部探讨高原影响脑认知功能的专著,为高原脑科学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我的研究成果为改善高原居民的身心健康、延缓认知功能衰退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援藏政策和退休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切,生动体现了教育家精神在科研中的深远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未来,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扎根边疆,立足高原,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期待他们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我将不忘母校校训,继续砥砺前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华东师范大学赋予我的温暖与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

    马海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学者。现任西藏自治区高原脑科学与环境习服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出站。发表SCI、CSSCI、CSCD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目前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西藏自治区心理学会理事长、西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