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提升、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数字化设备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河南省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将作业改革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开展精准教学、实证教研、作业评价,落实教学研评一体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2023年2月,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评价工作现场会在济源召开,数据赋能作业评价改革的“济源模式”在会上崭露头角。 区域谋划夯实基础。2021年9月,济源市以“数据赋能精准教学”为重点,依托基础性作业评价平台制定了“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铺开”的发展规划,同时为全市三至九年级语、数、英教师配置智能台灯和平板电脑,用于作业评价的数据收集和学情分析。与此同时,基层学校制定管理制度,更新网络设备,把基础性作业的有效使用列入教学和教研的重要内容,借助平台探索基于新课标的课堂精准教学。 专业指导加快成长。基础性作业是由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组织编写的。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将基础性作业列入教学视导重点工作,坚持以周、月、学期为节点,开展视导、展评等活动。同时启动“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专项课题研究”,组织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建立高质量的作业案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数据赋能提升效率。在作业改革中,济源市依托智能设备完成学生作业信息采集,即时生成学情报告和错题集。学生利用平台推送的个性化错题、微课讲解等实现个性化学习。平台还为学校提供个人、班级、年级、学校的可视化报告等,教研员则可以根据数据实时监测各学校和各年级作业时长、书写、质量等,开展基于实证的作业研讨和学科命题活动,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命题水平,助推区域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借助可视化报告济源市建构了作业管理新路径,实现“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平台批改—查看数据—量化评价—诊断问题—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随着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济源市借助数据准确分析学情、开展实证教研、实施精准教学,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2022年3月,济源市被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确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示范区”。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