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诸向阳②
搭 石
——选材独特胜一筹
诸向阳

    我们靠什么方法读懂一篇课文?诸老师告诉你,借助课后习题是读懂课文的一种方法,课后习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搭石》这篇课文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首先,我们要思考课文写了几个画面,仔细读课文,我们发现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各写了一个画面,课文共写了三个画面。岁数大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重新搭上,这是第一个画面——修整搭石图;乡亲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这是第二个画面——紧走搭石图;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谦让,年轻人会背老人过搭石,这是第三个画面——互让互助图。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三个画面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没有统一答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个画面——紧走搭石图,因为这个画面从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写起,具体写了人们如何紧走搭石,确实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同学们发现没有,这句俗语作者没有写完,只写了“紧走搭石”,没有写“慢过桥”,为什么呢?因为课题是《搭石》嘛。

    课文里也说第二个画面“给人画一般的美”,我们将乡亲们“紧走搭石”的句子排列成诗句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不就是一首轻快的小诗吗?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个画面,真美啊!

    最后,我们来看看从这三个画面中体会到乡亲们哪些美好情感?我觉得应该是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谦让之美、敬老之美,难怪作者结尾写道:“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看,我们借助课后这个习题,基本上读懂了这篇课文。诸老师要再说一遍:借助课后习题是读懂课文的一种好方法。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章,他并不是知名作家。那么,《搭石》为什么能选入我们的统编教材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搭石》的选材不一般,做到了真实、新颖、独特。

    作者生活的村庄在一条小溪旁,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1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文章来源于作者真实的生活,正因为真实,所以才触动人心。

    刘章说:“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写搭石。”新颖、独特的选材使得这篇文章与众不同,深受读者喜爱。

    同学们,今后你写作文首先要选好材料,选材是作文的关键一步。如果你的选材能做到真实、新颖、独特,那么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美,用我们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那么你就是美的创造者。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