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衡阳市一中:百年书院的“经世致用”
本报记者 解成君

    “让学生在行走的、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更贴近我们的教材和教学。”8月27日,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汪钟秀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悠久的石鼓书院开展思政研学课,让学生在斑驳的石碑和古朴的楹联中感受传承千年的湖湘文化。这是学校大思政教育的又一创新实践。

    衡阳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古代书院,推动了当地教育的蓬勃发展。曾国藩曾言:“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如今,衡阳的书院不仅是藏书讲学之地,还肩负着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与石鼓书院同享盛名的“船山书院”正是衡阳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创建至今已140年,从王衙坪、东洲岛、丁家牌楼,再到如今华新开发区的新校区,虽四迁其址,但文脉赓续从未断绝。

    踏入衡阳市一中校园,校门两侧的18棵银杏树在金秋的风里摇曳生姿,迎面办公楼上“经世致用,立德树人”八个金色大字在秋阳里熠熠生辉。虽然搬进了新校区,但学校希望船山先生的思想能在学生心中继续传承下去。为此,学校打造了夫之亭、夫之像、夫之墙……让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湖湘先贤的哲思,也传递着船山先生爱国、务实的思想。近年来,学校以“衣钵船山文承湖湘”为精神内核,不断探索船山先生“推故而致其新”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做到学术研究与教育相结合、自由讲学与思想相碰撞、历史传承与教学创新同发展,力求在安静、务实、高效的育人环境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精准适合、负责任的教育。

    问难论辩是日常

    传统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在学校党委书记王小蒋看来无法完成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目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2021年王小蒋汲取船山先生教育思想要义,取“问”“辩”两字,提出并正式启动“问辩课堂”改革——通过课堂中的“问难辩驳”,引导学生以问促学、以辩导行,以一种新的方式探寻新知、激发思维。

    师生之间的“问辩”互动,激活了课堂的一池春水,也打开了学生思维的新世界。高三学生谈真廷十分喜欢现在的课堂,她的语文教师唐丽妮经常就某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展开辩论赛,比如学《石钟山记》的时候,会讨论石钟山究竟是以声命名还是以形命名;学《阿Q正传》的时候,会辩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于当代究竟是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在一次次的论辩中,她和同学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也激发了强烈的表达欲。她的同学封烨在全校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校辩论队,这让她与有荣焉。

    除了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问辩课堂”也帮那些内向的学生打破了性格的“桎梏”——一开始不愿意回答问题、害怕与人论辩,后来被周围同学积极讨论的氛围感染了,开始尝试表达并参与其中。

    当教师把“表达权”“思维权”“动手权”“归纳演绎权”下放给学生,学生也就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成为学习的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副校长贺中秋对于课堂的变化十分欣喜:“如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习效率自然也更加高效了!”

    深受学生喜爱的“问辩课堂”,也让教师有了不断“内卷”的动力。“问辩课堂”是一个新课题,动态而鲜活,已有30多年教龄的学校党委委员邓永红又重新开启了学习之路,他每学期都要听三四十节课,向其他教师取长补短。

    物理教师曾捷的课堂总是不断带给学生“惊喜”,学生这样评价道:“他不仅是物理老师,还是哲学家。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的物理学习变成了一场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万物发展规律的洞察。”当记者问及他的课堂设计诀窍时,曾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一是提问必须精准,每个问题要争取精确到每个字每个词,只有好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思考;二是问题要由浅及深,教师要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逐步剖析开来,变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逐一突破,他们才能快速融入学科体系,找到学物理的感觉;三是每堂课要设计一个超越高考的训练题,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主动思考。

    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生生互问的化学教师王元明,十分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随机问题的生成以及高阶思维的培养,在他看来,“问辩课堂”很有挑战性,为了应对学生随机抛出来的问题,他备课时总是会多准备一些东西。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就会在相关领域不断地深挖,拓展知识点、加快自己的研究。他说:“这是一个师生双向促进成长的过程。”

    要想驾驭“问辩课堂”,教师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副校级督学李三元告诉记者,课堂改革给衡阳市一中教师带来许多亟须解决的“难题”,如课堂环节如何设计?论辩的时间如何把控?如何“问”才有价值?如何“辩”才能符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心理……为此,学校分级分层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间断地组织“问辩课堂”校级示范课、研讨课;强化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让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此外,学校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从其他学校和专家身上不断学习先进经验;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不断反思、不断突破。

    为了让学生能够争之有据、论之有序、辩之有理、言之有情,除了强调课堂上的“问”与“辩”,学校还以社团带思辨,以活动促思辨:文学社每年开展一次社团思辨活动,促进思辨在社团生根发芽;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每年开展班级辩论初赛、年级辩论决赛,激发学生辩论热情;学校组建校辩论队,通过海选、复试、模辩等多个环节,筛选辩论能力、学习态度、抗压能力优异的辩手,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参与到辩论培训中,并在训练中高效成长。

    “问辩课堂”的日常培养,教师团队的科学训练,学生团队的刻苦钻研,让校辩论队在衡阳市“校园思享会”思政辩论赛(省示范性高中组)成功实现“三连冠”,也再次彰显了衡阳市一中闪亮的校园辩论名片。

    情感德育“情”为先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一个高一学生的获奖感言,让在场的师生深受触动,也看到了一中学子深植于内心的家国情怀。

    “经世致用,立德树人”是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也是学会做人与选择做事的融合。因此王小蒋认为,衡阳市一中的德育工作应主抓两点:一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二是学生内心的想法,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想什么,如何把他们的想法引领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于是,学校以“情感德育为引领,行为德育为抓手”,通过听、看、行三个途径,创建了情感德育品牌。

    听,让学生听报告、听讲座。每年的开学典礼,校长雷新生都要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船山思想的理解、杰出校友的故事,鼓励他们树立理想、逐光而行、勇于担当。同时,他要求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利用各种平台都要讲,比如国旗下讲话、每周五下午的周末培训班、情感德育大讲坛等,把学校思政教育、德育工作常态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认知、逐渐认同,然后发自内心地去做。

    情感德育大讲坛是学校德育的品牌项目,自2020年10月开始已举办100多期,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优秀校友以情感德育公开课、情感德育讲座、优秀校友交流会、情感德育论坛等形式,探索以情感德育促进行为德育的新载体。今年5月,教师朱智勇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助力成长”为题,在“情感德育大讲坛”向学生阐述创新在高中学习中的意义,帮助学生激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朱智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讲述,使抽象的创新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纷纷表示,已逐渐领悟到创新的真谛,要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日常学习中。

    看,走出校园看世界。“我们既要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链接现实生活,也要带领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校园,看到真实的世界。”王小蒋说,“许多东西学生只有亲眼看到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今年4月3日,649班全体学生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来到衡阳市岳屏公园抗日纪念碑处,开展党建带团建“清明祭英烈”活动。那一分钟的肃立默哀,超越了言语,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在内心深处与历史沟通;齐声朗诵的《英雄颂》,寄托着学生对英烈最深沉的敬意和哀思。学生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感知到了先烈毅然决然的勇气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将成为我们追寻伟大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行,用活动内化学生情感。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科教师开发出独特的课后情感德育活动:语文组的“家国情怀”诗歌朗诵赛、诗词书写赛、“问辩杯”辩论赛,历史组的史书读书会、党史知识竞赛,地理组的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摄影作品展,政治组的乡村振兴感受图文绘制、给党代会建言献策……教师通过学科素养延伸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开学第一课、志愿者活动、创文创卫、学雷锋、心理健康月、红歌合唱比赛等每月主题日活动课程,特色军事训练,每学年的“虎形山远足”,暑期开展的“陆家新屋”“英烈祠”红色传承课程等各类德育课程,不仅是学生的“心头好”,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再只是概念,真正走向“做中学、行中悟”。

    体艺特长助健康

    “我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王小蒋认为,体艺特长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等教育难题的“良方”。体育可以强健体魄、释放压力,音乐美术能够舒缓情绪、陶冶情操。一项特长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还能让他们有一个寄托。他告诉家长:“当一个孩子的才能得到展现,他会觉得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样的学生不容易得心理病,也不会想着去自杀去跳楼。”

    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开展体育锻炼,学校在楼前楼后、楼道的走廊、楼与楼的连廊处见缝插针布置了许多体育运动设施,仅乒乓球台就有50个,还有足球场、篮球场、移动羽毛球网、桌球室……走在衡阳市一中的校园,随处可见学生热情洋溢跃动的身影。即使到了晚上,运动场也是灯火通明,学生只要有兴趣、想运动,随时都可以来玩一会。

    此外,学校还大力推进体艺“1+3”培养模式(毕业时让学生拿到1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考核颁发“3”张体艺技能合格证书),不断升级体艺课程的种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为此,学校专门修建了体艺楼,在去参观的路上记者身后悄悄跟着两个跃跃欲试的“小尾巴”,趁着采访的间隙,她们激动地对记者说:“老师,我们的1+3体艺课程真的特别棒,升级后的课程不仅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找到了释放压力和展现个性的途径。”

    户外团建系列活动、高三18岁成人仪式暨欢乐运动会、秋季运动会上的音乐大课、“热血当歌、勇毅前行”班级合唱比赛……高中的学习紧张而忙碌,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与压力,营造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艺活动,也为学生的一技之长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多样化的体艺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找到平衡身心的方式,还展示了衡阳市一中在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和担当。

    倏忽百年,船山书院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宗旨并没有改变。作为衡阳市唯一的湖南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一直以来衡阳市一中致力于对拔尖人才进行“量身定教”,为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输送立志科技强国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此过程中,思辨思维的培养、正确三观的引领、学生体魄的强健、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成为成就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盛赞母校:数湘南名校,有衡阳一中。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