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到某个阶段后,专业发展有可能会停滞不前。有关专家在调研中发现,教师遭遇“瓶颈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缺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专业发展动力和通畅的发展信息获取通道。
浙江省王姬名师工作室自2017年成立以来,依托之江汇“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经过6年多的专业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跨区域(城市乡村)、跨渠道(线上线下)、跨领域(学校企业)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提炼出“三阶三型分梯度, 四轮驱动促团建”教师团队建设模式,引领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提升专业素养、激发成长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绘就新蓝图,打造出一支有学习力、成长力、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四有”教师团队。
“三阶”分段,演绎动态梯度成长
王姬名师网络工作室主要招收来自浙江省各地以机械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带头人15名,构建由“1(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5(学科带头人)+X(骨干成员)+N(网络成员)”组成的四级研修共同体架构。工作室通过厘清成员的实际需求,立足学科专业建团队,制定工作室发展规划,形成工作室建设共识。同时,仔细阅读每个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划书,尊重其个性化成长需求,了解其个人专业特长和教学特色,为其设计个性化成长目标。
工作室将成员的成长规划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通过申请、审核成为工作室成员,明晰成长任务,淬炼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实现平原快跑;成熟阶段——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并进行教学研究,夯实教科研理论基础,实现坡道攀升;成名阶段——在名师指导下,工作室成员进行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学改革,提炼教学理念,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实现高原突破。
“三型”定位,催生优质多元发展
工作室成员各有所长,对成员进行成长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个性化成长、多样化发展。因此,工作室将成员分成三种类型,有所侧重地对不同类型的成员进行培养。通过名师传帮带、各类线上线下主题研修活动、公开课展示、技能拉练交流等途径,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专业技能,锤炼“技能型”教师;通过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申请课题立项、参与论文案例撰写等途径,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培育“研究型”教师;通过主持项目建设、提炼成果推广等途径,帮助工作室成员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打造“特色型”教师。
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教坛新秀、技术能手、青年工匠、“双师型”骨干教师、市级名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少工作室成员经历了从对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课题实施、论文案例写作的一筹莫展到驾轻就熟,同时伴随着教材出版、课程资源上线、课题成果获奖、论文案例发表获奖等,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获得了飞速提升。
“四轮驱动”促进团队建设“四度”
为了推动成员更好更快地成长,工作室采用“四轮驱动”的形式促使每个成员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一是打造教学研共同体,增加团队建设深度。主要采取了以下两项举措。
其一,强化阅读扎根基。以读书活动为起点,强化成员的学习习惯,打造学习共同体。工作室设有“悦读书斋”栏目进行好书推荐,成员在平台上进行点赞、评论、分享;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以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导读分享、成员共读的形式进行,让成员在学习中成长、在阅读中提升;对成员的阅读心得或书评进行评比,展示团队学习成果,从而提升成员的学习动力;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沙龙,邀请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开设主题讲座,分享教育理念和学术成果,通过面对面交流和线上互动等形式,提升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其二,主题教研促转型。工作室倡导的主题教研活动是教中研、研中学一体化,针对教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开展讨论和研究。2020—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室开展了48次线上主题教研活动,推出18节机械专业理论复习系列直播课,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2023—2024年,围绕“职教高考”推出25节名师直播课,师生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近5年来,工作室共组织开展169次线上线下主题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成长转变,唤醒了成员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潜能。
二是联合其他名师工作室结成联盟,拓展团队建设广度。为克服团队建设模式单一带来的弊端,工作室与浙江省多个工作室结成名师工作室联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从原先的“1+X”到“N+X”,工作室实现多位名师发挥所长强强联合指导,名师在交流碰撞中激发二次成长活力,成员博采众长接受名师“共育”。同时加强与其他工作室成员的互动交流,打破了小圈子局限,拓展了团队建设广度。
三是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增添团队建设维度。职业教育工作室建设要突出“职业性”特点,成员的成长要立足于自身的学科专业,专业建设是工作室的根基。为此,工作室着力为成员搭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三个平台,增添教学团队建设的维度。
校企合作平台促产教融合。鼓励、组织骨干成员到企业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创新产品,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将企业生产标准、企业文化结合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有效促进产教融合。
课程开发平台建共享资源。工作室确立“自主组团申报—立项方案研讨—项目分工实施—验收反馈总结”等不同阶段后,通过“任务分解、项目承包、集中攻关”的形式,完成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资源建设等项目任务,建设完成的课程资源均发布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浙江省之江汇平台、王姬名师网络工作室共享。
课堂教学平台展成员风采。在教研活动中开设线下现场听课、线上网络直播形式的“名师带你学”“名师面对面”示范课和学科带头人的“携手乡村名师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主题教研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国说课和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的教师。
四是课题引领项目建设,提升团队建设高度。工作室通过课题引领、项目建设,集聚成员一起攻坚克难、跨专业合作,提升团队建设高度。从最初的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到成员独立主持完成市级以上课题,工作室通过名师面对面、专家讲座、科研沙龙等方式,加深成员对课题理论层面的理解,同时采取分步实施、过程管理的方式推进课题的实践。比如,以课题引领“研中做、做中研”,工作室团队的教科研总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一批“研究型”教师脱颖而出;以项目为抓手,集成式辅导让成果完美呈现。
在以课题引领推动项目建设的背景下,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工作室成员跨界合作,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强强联合开发典型教学项目、创新设计项目;来自不同区域的工作室成员打破地区壁垒,线上线下进行技能交流,指导学生项目攻关,最大限度实现共享、互补、融通,助力师生在产教融合、创新设计中取得成果,服务社会。近年来,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获奖成绩突出,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辅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赛、创新创业类等活动赛事中表现亮眼,多名“金牌教练”脱颖而出,实现了从工作室成立初期“星星点灯”的“小满意”到现在“阳光普照”的“大成果”。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省王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教师,本文系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2024年度课题“基于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助—学—研’教师共同体创新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4ETD66)
工作室名片——————————————
浙江省王姬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并于同年5月在浙江名师网开通上线,经过四轮建设,已经培养学科带头人60名、骨干学员65名、网络学员3310名。近年来,工作室建设完成国家级慕课、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精品微课程、名师金课等23门,出版教材32本。工作室成员以及指导的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146项、省级奖项13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