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在“合作研课”中实现专业精进
孙衣云

    教研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素养的重要方式。传统教研多采用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这样做简单易行、参与面广,但往往停留在语言交流和理论认识上,实践中教学行为改观甚微。教师如何迈出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为的关键性一步呢?

    浙江省常山县以“合作研课”为载体开展教研活动。“合作研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问题性、合作性和全程性原则开展研究,重点着眼教师在课堂的真实表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师在多人合作、反思中轻松快乐获得专业成长。“合作研课”由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合作备课。每学期教师分成若干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一个单元、一个关键课例的“三个一”开展活动。组内成员围绕“三个一”多向寻找教学资源,在形成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全组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学情的定位等问题进行说辩,最终形成优化方案。然后,各组教师现场抽签进行第一轮模拟上课,专家教师进行课堂诊断,对每组的教学方案一一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跟踪实践,共同成长。组内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听课教师分别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课后提出教学建议。最后,通过访谈、作业、问卷等形式将感受与心得反馈给执教者、听课者及学生。

    第三阶段:微格反思,提升智慧。组内教师利用录播设备播放课堂实录,针对教学环节、课堂提问、教学语言等深入分析,每位成员进行个人反思,上课教师汇集群体智慧修改教学方案。

    第四阶段:再度实践,螺旋递进。将调整后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再次实践,形成与第一次的对比。最后形成相对优秀、可供教师借鉴的课例。

    如果说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反思和行为跟进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必备的四个要素的话,“合作研课”能将四方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合作研课”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四方面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促进教研活动灵活多样开展。

    同伴互助共发展。在“合作研课”中我们倡导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精诚合作,教师在一次次合作互补过程中,一次一次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获得提升。

    专家引领作导航。“合作研课”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在活动中专业人员与教师共同商讨教学行为改进,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实现理论与经验的整合,特别是关注学生实际所得,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个体反思成智慧。个体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若教师仅仅依靠外在力量,人云亦云,没有通过自己的内化思考,成长必定是缓慢的。教师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能帮助自己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行为跟进出成效。行为跟进是将教师在“合作研课”中的反思付诸行动的过程,是“合作研课”的后续阶段,也是“合作研课”取得圆满的关键。事实上,通过行为跟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品质的发展和成熟。

    每一堂课只有经历一番精心的预设、推敲、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并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下才会成为好课。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提升驾驭课堂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就要多多开展“合作研课”。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