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教育新闻人”在行动

    全国第十一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通讯员 王锐洁 寇文婷) 日前,以“教育伦理、教育家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一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表示,本次研讨会紧密围绕当前教育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价值。

    大会主题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玉花认为,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崇高师德的同时,不能忽视师德底线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杜时忠表示,教师要平等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保护弱势学生,做到“教师公正”优先。复旦大学教授吴新文提出,人工智能对教育伦理构成的挑战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建构一门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教育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向玉乔表示,培养道德话语能力,加强语德修养,是教师“立德”的首要内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作了题为《他者性视域中师德修养及其发展取向》的报告,他认为他者性理论可以使师德超越自我,走向他者,关心他者,为他者负责,为“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提供理论支撑。

    讲好“诗路”文化故事

    东亚汉诗史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本报讯(通讯员 史可欣) 10月18日至20日,东亚汉诗史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大会由中国韵文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主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主旨报告环节中,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肖瑞峰围绕《日本汉诗史·王朝卷》的写作构想,从“开新、通变”等角度进行阐发;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钱志熙论述了东亚汉诗的李杜接受史等问题。研讨会分会场分为6个平行论坛,与会学者分别聚焦“东亚汉诗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东亚汉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等主题进行探讨。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严明鼓励青年学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推进东亚汉文学研究而不懈努力。

    现场还举行了《东亚汉诗论丛》(第2辑)新书发布仪式。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举办首届“教学节”展示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司明国) 近日,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举办首届“教学节”活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锁明参加。

    “这是双桥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关键举措。”说起举办“教学节”的初衷,双桥区教体局局长李建介绍说,“目的是要打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提升质量为目标、智能技术为载体,多元主体协调联动的教、科、研、训、评一体化的区域教育的新形态。”

    据介绍,本次教学节活动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启动仪式及教学成果汇报,二是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活动中,来自北京第八十中学、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学校等单位的校长和教师分别作专题报告和上公开课。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