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中,一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节,有时其实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与意义。 巡视校园是学校管理者每天到校要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将其当作例行公事,匆匆而过,那就会错失不少机会。但如果我们将这件事附上“被看见”的功能,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由此,在我们学校,管理者每天巡视的路线不再是直线形,而是“之”字形。 每天,学生有的在操场锻炼身体,有的在卫生区打扫卫生,有的在班里交作业、早读等,学校管理者走近他们,摸摸他们的头,表示对他们认真学习的赞扬;冲他们微笑,表示对他们的友好;向他们竖大拇指,表示“你很能干”;与他们一同跑几步,喊一声“加油”,表示鼓励。走“之”字,到校园每一个角落,“看见”更多的学生,感受他们每天的状态,用神态、语言等传递愉悦、友好的情感。 对于一线教师,每天早早到校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或早读,被学校管理者“看见”,就是一种对教师工作的认可。走“之”字形,就是将每一间教室、办公室走一遍,“看见”更多的教师,随手抓拍教师认真工作的模样,在工作群发布,一天的工作就在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中开始了。 每天学校各部门运行如何,管理者有目的地走“之”字,走到他们的工作区域,一句“早上好”“吃了吗”,聊起当天将要开展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询问工作中的关键点,中层干部如果已经有了预设和细致安排,那就及时赞许和肯定。如果几个细节还有些拿捏不准,那就给出自己的建议。“看见”更多的中层干部,给予充分信任和鼓励,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督促和支撑中层干部鼓足干劲投入一天的工作。 学校办公例会也不再是按部就班汇报,而是随机点名。每周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繁杂琐碎,各部门都负责一摊事,都想在例会上讲一讲自己部门的辛苦与敬业。但这样的例会重点不突出,会议时间太长,效率不高,一周工作亮点和重点得不到凸显,领导干部之间无法真正分享、反思和提升。于是,我们将其改为一周一个核心主题,1—2名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周重点工作进行复盘,随机点名与会其他领导,可运用“六顶思考帽”、“SWOT”分析法、“七问”分析法等进行头脑风暴,阐释对这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一来,每个部门出彩的工作得到充分凸显和放大,并得到及时复盘、交流、反思与改进。其他领导积极互动交流,让办公例会成为一种互相学习和互相“被看见”的机会,传递的是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赞许。 今年5月的劳动周,每个班级真诚邀请1—2名家长走进学校进行职业体验宣讲活动,全体教师走入不同班级聆听学生家长的讲述,他们有法官、税务工作人员、工程师、交通警察、消防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名解放军,平时他到学校参加家长会都身着便装,但这一次他身着一身军装,左胸前佩戴了9枚在军营获得的奖章,走入班级给孩子们讲述他的故事。下课后孩子们争抢着合影,说“以后也要当解放军战士”,令这位解放军家长感动不已。学校“看见”了其中的意义,将部分家长聘请为学校家长宣讲员,邀请他们进入不同班级宣讲,让这种“被看见”成为一种“长期看见”,让家校关系更加紧密,最终让更多孩子受益。 (作者系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教育部“双名”计划暨自治区“天山英才”陈丽名校长工作室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