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第一次
一节公开课引发的蝶变
王宪芳

    30年前,我是乡村小学中为数不多的专职自然学科(现更名为科学)教师。有一年开学后不久,县教研室突然要到我校视导听课,学校安排我准备一节自然课,并召集学区内所有教师听课。

    这可是我入职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我难免紧张,但还是抓紧时间做了充足准备。我选择了《水的浮力》这节典型的实验课,并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从熟悉教材、备课、准备实验器材到给学生分组,可谓“刀枪”齐备,只待上课。

    上课铃响后,学生尽管端坐在座位上,一双双眼睛却兴奋地紧盯着课桌上的实验器材,有的学生还不时摸一摸,流露出急不可耐的浓厚兴趣,只盼着赶紧上课。上课后,学生先观察猜想石头、木块、大头针、小气球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哪些会浮或者会沉,并给这些物品进行简单分类。教学进行到此,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接下来指导学生通过按压水中漂浮物感受力的存在时,开始乱象百出。还没等我讲完,学生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争先恐后动起手来,有人用力过猛,水花溅得到处都是,整个实验活动毫无章法、一塌糊涂。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我只好强制叫停,草草收兵。可想而知,实验环节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接下来是谈体会环节,大多数学生只是表达了水很凉、按压木块很费力等浅层次认知,热热闹闹地“玩”了一番,对浮力的体验却没有人能准确描述,自然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精彩。

    问题出在哪里?评课时,县教研室孔庆桐老师指出了关键所在:其一,没有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要领,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动手、在动手中思考;其二,没有把握好提供和收回器材的时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后续学习活动;其三,实验演示和指导不到位,仅仅让学生在水面按一按、压一压木块,就告知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水的浮力,导致学生的体验浅尝辄止。孔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顿悟,也深深愧疚于自己教学专业能力的浅薄。

    之后,尽管教研室专家和听课教师因为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都给予了宽容、理解和鼓励,但不甘失败的我决定从头再来。

    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经过深入反思,在实验方法的指导上厘清了思路,同时对实验方法、步骤和体验都作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找到问题所在并做了改进后,我重新执教此课。

    课上,在实验环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真实的体验和认知,展现了“科学探究”的真正样子;在谈体会环节,学生在精彩的描述中将水的浮力形象又生动地再现出来,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处处闪耀着思维的火花。改进后的这节课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小小的成就感也让我感受着来自心底的丝丝甜蜜。

    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一次从失败到成功的公开课经历。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公开课,不仅让我的课堂实现了从“一塌糊涂”到“井然有序”的蝶变,还让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此后,“认认真真教好课,踏踏实实做学问”成为我专业发展的座右铭。从教30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我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读书,坚持学以致用,坚持写教学反思。扎根乡村学校课堂,我始终保持上课激情,并养成了随时记录教学得失、记录教学精彩的习惯,执着于“叙写教学故事,记录教育人生”,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教学文章40余篇,文章里展示的每一个课例都来源于课堂中的精彩环节。这也奠定了我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基础。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