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地处贵州毕节市,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各方支持和自身努力下,近年来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研团队力量薄弱,城乡教育存在差距,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偏低等。面对问题,织金县借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惠园丁”、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加油未来”、东西部协作、“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等项目,建立健全县、乡镇、学校三级联动的教研工作机制,以研训结合的方式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配齐教研队伍,实现学科全覆盖。今年4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县教研室增加专职教研员编制29个,专职教研员达44人。县教育局还从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课题主持人、教学能手中择优遴选141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进入县级兼职教研员队伍,实现教研员队伍县域内各学科全覆盖。同时,选拔1100余名学科教师建立织金县教研后备人才库,为教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培训制度,注重技能提升。县教育局针对学校点多面广、规模大小不一的现状,整合资源,每年组织全县11000余名学科教师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素养建构、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全员集中培训,确保教师年度县级集中培训不低于48学时。同时,实施校本培训备案审查制度,确保教师全员校本培训不低于24学时;针对专兼职教研员,定期组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科课程标准等,确保每位教研员每年集中培训累计不低于90学时,通过培训逐步建强师资队伍。 打造名师工作室,推动教研模式升级。织金县挑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建立县级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打造,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树立了榜样。经过实践探索,织金县构建了“1+1+1+M+N”的学科教研模式,即“1”位专职教研员、“1”个县级学科名师工作室、“1”位兼职教研员、“M”位乡镇学科带头人、“N”位村级学校教师,形成县、乡镇、学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和教研工作常态运行机制,有效带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同时,借助名师工作室持续推进、优化教研活动,助推骨干教师涌现。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四个重点”,努力做到“五个保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是聚焦教育短板,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织金县按照“1+3+36+108+N”模式,即外聘1位全国知名专家带领3位本土专家型教师,3位本土专家型教师带领36位研究型教师,再由每名研究型教师带领3名骨干型教师形成108位心理健康教育核心教研团队,最后拓展至全县心理健康教育400余名专职教师,开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全员培训。同时,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有效,县教育局组织编写覆盖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的《织金县学生自我成长心理课程》,共284课时。今年9月,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普及,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二是聚焦均衡发展,全学段推进集团化办学。织金县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组建4个幼教集团、11个小学集团、6个初中集团、3个高中集团,构建了县域内全学段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教研工作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示范作用,带动集团学校同步发展。 三是聚焦核心素养,持续改进教育评价。今年3月以来,织金县探索完善评价制度,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围绕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把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五育并举等指标融入增值性评价,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为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是聚焦提升品质,推进校本研修。织金县从组建专家团队、规划研修课题、建立定期研讨机制等入手,强化校本研修,克服过去教研、科研两张皮,课题研究“只立项、不研究、草结题”等问题,让校本研修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落实“五个保障”方面,成立县、乡镇、学校三级教研管理组织,负责统筹协调教研活动,强化组织保障;制定《织金县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强化制度保障;从全县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研究水平的教研骨干,强化人才保障;建立织金县学科外聘专家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活动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强化资源保障;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如在线教育平台等,为教研活动提供便利的交流和展示空间,强化技术保障。通过以上几方面全方位发力,我们正在努力织就教育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 (作者系贵州省织金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