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经过3—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校长要做好学校教育的领航者,更需要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领头羊。结合教育管理实践,我认为校长需要具备六大意识。 一是要有安全意识。安全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底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校园是特殊场所,校长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要全面构建安全网络,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生活安全、学习安全、活动安全等。学校要梳理、构建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让安全有章可循,可防可控。同时,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到位、引导到位、保障到位、管理到位,营造浓郁的安全氛围。 二是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保证。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源头活水。校长要不断激发自身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尤其要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打开思路、放远视野,以变革的精神创新教法、学法,不断更迭、升级,以适应时代的脚步、社会的需求、世界的发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要有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通俗地说,就是校长要能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凝聚成一句话,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四是要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就是规范意识。法治是教育的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教育必须依法从教、依法治校。我们做事有标准、有红线、有底线,教育同样有标准、有红线、有底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事做到什么程度,都有其标准。我们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主观来管理、施教。作为校长,我们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牢记自己的职责担当,正确地管理、科学地管理。 五是要有学习意识。学习是管理好、服务好、引领好教育的钥匙。学习是成长、进步、提升的动力。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着、成长着。教育人,尤其是校长,不学习就会思想僵化、固化、钝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思考,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升。只有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教育的变化、学生的变化。 六是要有服务意识。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所有人、所有行业必须具备的功能,也是社会前进、人类进步的标志。校长要建立服务思维,要服务于教师、学生,服务于家长、社会,强化服务功能,盘活教育资源,育好科技人才。当然,服务不是无原则地妥协,是正确引领,真诚帮助,指明方向,引领正道。 总而言之,校长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正所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校长要站得高、望得远,拥有大思维、大格局,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作者系安徽省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