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学生王语轩的枕边书,今年五年级的她读了不下5遍,已成为同学眼中的“红学专家”。 “身边的大人都说小孩子读不懂《红楼梦》,我偏不信。”走进山西省平遥县实验小学与学生座谈时,王语轩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不仅读懂了,而且喜欢上了《红楼梦》,如果把《红楼梦》视为儿女情长,那就太低估《红楼梦》的价值了。”王语轩侃侃而谈,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自发为她鼓掌。 与王语轩一样爱书入迷的学生刘沐旸最近刚买了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他不仅喜欢梁衡的文字,更深深喜欢上了辛弃疾这个叱咤风云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谈到读书启蒙,刘沐旸说:“我读书的兴趣来自幼儿园时期爷爷给我讲历史故事的经历,进入小学识字多了,我开始自己读书,发现在书中可以遇见很多有趣的事和很牛的人。” 与平遥古城一样,平遥县实验小学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校长左林宝说:“阅读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年来学校一直注重推进阅读常态化和生活化。当师生愿意捧起一本书并沉浸阅读时,他的世界会变得更辽阔。” “欲与书本比身高”晒照片活动,是学校第十二届读书节期间的一项活动。那些爱读书的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一本本摞起来,用书的高度量自己的身高。读书节期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手持一本“阅读护照”开启属于自己的阅读闯关游戏。测评结束,学生则可以进入“以书换蔬”兑奖区,凭阅读成果换自己喜欢的蔬果。这样的活动在实验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颇高。 “一个孩子安静读书的样子,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面。” 特级教师、副校长王旭梅说,“读书不是成功学,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学生爱读书不只是因为学校里的环境、活动和阅读课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老师多是爱读书的榜样。二年级语文教师刘怡然带领学生读书,让读书成了最浪漫的事。刘怡然每天一进班就拿起一本书与学生一起阅读。渐渐地班上没有人再迟到,学生都会提前20分钟进班读书。无论早晨还是中午,学生进班就拿起书阅读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一到课间,学生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他们最近正在共同读的书。 把读过的书讲出来、写出来、演出来,是语文教师王海荣的阅读主张。值得关注的是,因为阅读的积累,该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水涨船高。学了诗歌单元后,王海荣开始让学生尝试写诗。为了营造写诗的氛围,她推出了一条新的班级公约:如果学生犯错,就罚写诗一首。《美丽的错误》就是这个公约推出后产生的一本诗集。 有学生专门将自己写过的文章编辑成书,作为毕业礼物送给王海荣。去年王海荣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她给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运动会上大家奋力拼搏、挥汗如雨的样子;是读书节上一首首充满童趣的打油诗;是每一次拿到学科全优奖的集体照片。你们写的大作文、小练笔、小诗歌都珍藏在我的电脑里,也将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致力于阅读推广的教师还有很多。温旭英老师带领学生开启的“码上有故事”,扫码即可观看;朱碧霞老师带领学生听书;张继瑜老师带领学生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王云云老师探索了“阅读推荐课”……学校最近几年组织教师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还尝试了“PDC项目阅读”,让阅读教学精彩纷呈,学生在精读课上学方法,略读课上练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阅读变得更高效、有趣。 关于阅读,该校教师团队过去的共识是有兴趣是关键,有时间是保障,有评价是动力。“但是,今天我意识到评价不能过度,要让阅读回到无功利阅读阶段,要给学生提供环境和时间,开卷有益。”王旭梅说。 平遥县实验小学的阅读工程经历了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从开启海量阅读到注重深度阅读,今天又回到海量阅读;从通过评价促进读书到不断变化评价,再到逐步淡化评价,与此同时让学生的阅读展示从展示精彩回到无差别展示。在这里,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而且阅读内容也从文学阅读、科学阅读逐步走向了全学科阅读。 这样的纠偏还在继续。王旭梅坦言,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海量阅读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统一,但还有不少学生不能将阅读内化于写作,不能将思考迁移到表达。“在读写结合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走稳走好,真正把书香落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