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坚持重心下移,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与方式,实现新形势下教科研的转型与创新,有效赋能南开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3051”行动计划,坚持科研重心下移。早在2016年,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提出并开展了“3051”科研行动计划。“3”是指“服务、研究、指导”三个核心理念。“0”是指零距离:一是科研与教学的零距离结合,不搞两张皮研究;二是把教科室零距离搬到基层学校的工作室和教室。“51”是指5个“1”工程,一是教科室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服务、研究、指导”传播到每一所学校(幼儿园);二是科研员每周下校调研一天;三是每月组织一次集体下校调研;四是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员论坛;五是每学年召开一次经验总结大会。“3051”行动计划让科研员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理论素养,零距离服务基层学校和教师,让教师走上科研道路。 实施项目化科研战略,加强教研与科研的紧密融合。为加强科研与教研的融合,2019年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开展了“基于教研的科研融合”深化研究项目。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教科、教研、进修、信息”四力合一的平台,科研员与教研员深度合作、协同研究,确定了基于教学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合力培育区域性教科研成果。如针对南开区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存在的问题,组建了由教研员、科研员、信息技术人员、园长构成的项目团队,采用科研引领、教研指导、信息赋能的模式,下园实地调研角色游戏现状,基于问题有效跟踪指导,运用科研理论推动项目纵深发展,构建了“参与式、活动式、探究式、建构式”角色游戏拓展体验课程。2020年该项目荣获南开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课,加强研究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一线教师课题研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两张皮”。早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南开区提出了“用课题研究课助推区域教科研深化发展”的整体规划,明确了课题研究课的基本流程,即研讨选题→明晰课题→方案拟定→明确招法→课堂设计→汇报展示→专题说课→观察评价→课例分析→持续改进→精品范式→观摩推广。课题研究课是教科研根植于课堂的有效载体,是课题走进课堂的重要桥梁。2023年全区教师做校级课题研究课300余节,组织课题研讨100余场,近千余名教师受益。 创新区域教学成果培育方式,凝练打磨优秀成果。南开区高度重视教学成果的孵化与培育,不断创新成果培育路径,制定了《南开区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工作方案》,确立了“借力专家指导,提升项目培育质量;构建培育梯队,协同助力成果转化;加强项目管理,有序推进研究进展”的培育思路。科研员加大对培育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指导培育力度,定期定点对代表性的项目开展下校调研、论证指导及重点跟进,帮助项目组系统总结、梳理项目的优势特色、重难点问题与改进策略,指导项目组做好成果的提炼、总结与推广。在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南开区有8项成果获市级教学成果奖,整体获奖率达80%,创造了南开区教科研领域最高水平。 加强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南开区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拓展研修空间。自2016年起,南开区与北京海淀、河北承德、邯郸、石家庄等地围绕教学设计联合体、科研协作、联合教研、教育资源共享等开展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了京津冀三地区域教育合作模式。2018年至今,由南开区教育局发起,联合北京、河北、甘肃三地,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智慧教育、“双新”“双减”等主题,已成功举办六届“京津冀甘”四地基础教育研讨会,四地教育人分享各地最新教学成果、科研动态,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