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如何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浙江省杭州市汤瑾乡村名师工作室的解决办法是——
三全 三课 三力
为梦想点灯 为成长赋能
汤 瑾

    浙江省杭州市汤瑾乡村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各成员砥砺深耕、立体研训,碰撞教育科研的智慧和火花;凝聚力量,实践创新,感受教学研究的快乐与幸福;以研促教,以成果延伸推进“思趣”课堂共建。工作室以“立足课堂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梯队融合促发展,用不变的教育情怀合作共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全”培养,打造立体完善的成长模式

    工作室充分借力名师的带头作用,以共同目标和追求凝聚工作室成员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激发教书育人热情。工作室构建了“三全”培养模式,在对工作室全体成员实施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中,实现青年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名优教师更优的培养目标。

    追求个性发展的“全人员”培养。对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分层分类精准培养,确保教师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全员可持续发展。工作室成立之初,便收集整理每个成员的工作业绩、发展现状、授课特点、教学风格、发展困惑等,由工作室主持人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并就个人发展作出科学评估,制订专业成长方案,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个性化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围绕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教学特色;对于骨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制定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引导他们通过研读教育专著、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理论素养,从而拓宽教育视野、增强科研能力。

    注重拓展延伸的“全过程”培养。工作室每个成员要撰写个人3年成长规划,将“定制化”培养融入教师成长的每个阶段。通过建立分阶段培养机制,全过程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最终促使工作室成员成熟、成才。近3年来,工作室多名成员获评杭州市教坛新秀,钱塘区教坛新秀,为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名师工作室还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3年期满并不意味着培养的结束,还有延伸培养阶段。工作室持续关注每位成员的后续发展,为每位成员拓宽学习渠道,争取展示机会。

    融合多元内容的“全方位”培养。为提高教师培养效果,工作室对成员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的全方位培养。工作室不仅关注成员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注重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工作室以项目式教研为主要形式,通过设定具体的教研课题,组织成员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如工作室近段时间重点研究了两个语文教学难点——“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并通过项目式教研逐步形成“卷入·释放”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工作室还通过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磨课等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提质,探索多元进阶的成长路径

    工作室注重“教育要面向未来”的理念,倡导学员关注课程改革动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了帮助学员提高对课程、课堂、课题的研究能力,工作室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培养方向和内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依托课程研究,提升课程领导力。工作室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育经典、参加学术会议、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成员的教育理论素养。理论学习不仅打开了成员的视野,也为他们进行教学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持。

    在工作室导师的带领下,各成员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研究、课程目标的设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等,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力和领导力。工作室鼓励成员进行大量的阅读,引导大家做学理研究。工作室还定期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成员提供更深入的指导。

    借力赛课活动,提升课堂驾驭力。工作室重视课堂实践,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工作室经常组织成员进行课堂实践,通过观摩示范课、参与课堂研讨等形式,帮助成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技能。工作室导师还多次执教示范课,为工作室成员做演示和剖析。

    同时,借力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促使工作室成员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以赛促教、强师赋能。近年来,工作室多位成员获得杭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钱塘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各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赛课中得到明显提升。

    引入专业力量,提升课题研究力。工作室聘请专家及有影响力的教师同行进行讲座与培训。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从省级课题的立项到论文的发表,再到案例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和智慧,由此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硕果。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立项越来越多,优质课、论文评选也屡获佳绩,不少成员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教育期刊发表。如工作室主持人的课题获省级立项,课题成果获浙江省规划课题二等奖,多位成员的课题成果获市、区一、二等奖。

    “三力”创品,搭建示范引领的服务平台

    工作室通过开展课例研讨、观课议课、送教下乡等示范性活动,提升工作室的教学引导力;通过论文研讨、专著交流、学术沙龙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工作室在科研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宣传推广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工作室影响力,形成工作室内外互动的交流氛围。

    送教示范,提高教学领导力。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积极承担各级示范课,并参与浙江省“百人千场”等多项跨市送教活动。此外,为实现城乡资源互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工作室成员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参与送教活动。一系列送教课例展示获得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工作室成员的教学风采。

    撰文编书,凝聚科研带动力。教育教学论文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撰写论文,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学生需求等,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工作室成立3年来,各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不断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积极参与各类论文评比,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撰写论文的同时,工作室各成员密切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智慧共同编写书籍,出版了《口语交际52讲》《小学语文习作这样教》等书籍。

    借助平台,扩大教研影响力。工作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展示工作室的最新动态、教学成果、研究动向、特色理念、活动信息等,吸引工作室成员和其他教师广泛参与相关活动,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辐射带动工作室所在区域的教学教研氛围。

    “永远热爱,温柔坚持”是工作室主持人和各成员的共同追求,未来我们将深深扎根教育这片热土,用自己的青春与奉献撰写一个个有关爱与成长的故事。

    (作者系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汤瑾乡村名师工作室、钱塘区汤瑾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副校长)

    ————————————————

    工作室名片: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汤瑾特级教师工作室于2022年成立,并于2023年迭代升级为杭州市汤瑾乡村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目前有特级教师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杭州市教坛新秀6人、钱塘区教坛新秀4人。工作室成员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做教书育人的新时代“大先生”。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