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黄华斌谈学校治理新思维④
学校怎样建设“家校共同体”
黄华斌

    我们要把教育的“合伙人”变成学校发展的“朋友圈”,更要追求成为教育的“共同体”。

    ————————————————

    “早上正在驻校观察,一位家长告诉我,学校某处墙壁上有一枚螺丝钉,可能会划伤孩子。我反映给了学校后勤,他们当即派人消除了安全隐患。这件小事,让我作为一名‘驻校家委’体验到了一种参与管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学校“驻校家委双月交流会”上,首批驻校家委何章翠兴奋地说。

    而另一名驻校家委陈晓菊感言,“驻校后才真正懂得老师带好一个班一群孩子的艰辛,每天的全程陪伴超出了我的想象”。

    家长化身“第二值日校长”,驻校当好“观察员”,成为松滋实小2024年秋季学期的一道新风景,家长从“看见孩子”走向“参与管理”,进而逐渐达到“理解教育”。

    家校共育如何从响亮的“口号”落地成生动实践,如何把学校“一厢情愿”转化成家长“心之所向”,真正形成“双向奔赴,相互成全”的新格局?学校提出了“好关系成就好教育”的理念,建构“合伙人+朋友圈+关系网”这一立体家校观,即家长是育人的重要合伙人,家庭是学校的最大朋友圈,家校社共育是优质教育最稳固的关系网。“合伙人”是底层逻辑,“朋友圈”是表层特征,“关系网”是治理结构,“共同体”则是行动目标。基于这一认知,我们致力于把每一间教室建成育人共同体,从思想共鸣、空间共创、角色共担、成长共享等4个角度创新路径和策略。

    一是思想共鸣,优化“教育关系”。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学校高高在上”的思维惯性和“家长羞羞答答”的被动局面。其一,以“协同观”立意。变教师“优越感”为“同理心”,坚持给教师讲好“四堂课”,即形势课、角色课、风险课、价值课。从“同理心”出发,充分考量和评判学生、家长利益和社会效应。其二,以“家委会”立位。家委会是家校共育的关键力量,关键在于怎么建、怎么用、怎么管。规范家委会组织建设,严格遵循“自荐+推荐+公认”流程,尤其是让弱势群体家长代表成为家委会的“标配”,以维护公平、守住底线、增强公信;加强家委会培训指导,明确责任边界,建立议事机制,划定纪律红线,落实家长评议;健全家委会监督机制,防范家委会“变性”“变味”。其三,“开校门”立言。家校共育,难点在“言”,“言”就是最好的参与。在制度保障方面,制定《家校共育中心章程》,发布《家校共育行动宣言》,推广《家校共育工作手册》。在平台搭建方面,经常开展意见征集,定期组织圆桌对话,一有提议,必有回应,公开解答,接受监督。书记、校长的电话、微信向所有家长公布。

    二是空间共创,推进“教室共建”。教室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育人空间,要把教室建设成“班级育人共同体”,重点在“三共”:其一,共建文化规则。吸纳家长参与空间环境设计、班级文化创意、学生作品布展等,推进“教育惩戒规则”的班本化探索,先由家长认同,再由教师执行、家长监督,这样才能减少惩戒中的争议和矛盾。其二,共建班级课程。挖掘丰富的家长资源或家长关联的社会资源,家长中的医生、护士、退伍军人皆成为班级课程的“编外教师”。其三,共培成长之根。好习惯离不开家庭的抚育,尤其是读书、写字、体育、美育的长期熏陶,我们称之为“培根工程”。比如,以书香班级链接书香家庭,推进“亲子共读每天半小时”,倡导家庭每日“停机”1小时行动;开展“好书好父母”榜样评选;举办“亲子共读好故事”家长故事会……

    三是角色共担,创新“多元共治”。怎样引导家长“无限相信孩子,无限相信学校”,最好的办法是打开校门,开放空间,展览儿童,共担角色,让家长看见孩子的成长,把学校变成鲜活生动的故事场;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把学校建设成生命自由栖息的“热带雨林”。其一,展览儿童。当家长能经常看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少生疑虑、多生理解。我们变学生作业为“作品”,变教室为“展厅”,从墙角到书柜到后黑板,凡是可以利用的空间几乎都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台”;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电子班牌、抖音号等,及时展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和成长过程,由此让家长升腾出一种对教师、学校的信任和敬意。其二,讲好故事。“故事力”就是教育力。书记、校长要成为学校首席“故事官”。班主任要成为会讲故事的人,把教育变成故事。教师为学生讲故事,影响带动一批家长讲述亲子教育的好故事。其三,开卷管理。让“家校共育中心”从墙上的“牌子”变成校园具体可见的“影子”,让家长志愿者从传统的“校外护学岗”拓展为校内“管理观察员”,深度参与学校管理。如我们试点“家委驻校”,让家长化身“第二值日校长”,把学校的每一天都变成“校园开放日”。

    四是成长共享,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聚焦学生成长中的节点、痛点、难点,我们建立了“线上微课”和“线下讲堂”双线并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松滋实小坚持每周五推送15分钟的“我陪你长大”线上微课程,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家长学校同期开学,校长开讲“新父母成长第一课”。我们创新家长会,采用圆桌会议、主题研讨、家长主持、教师答疑等形式,真正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变“教师讲、家长听”为“家长讲、教师听”。我们还依托妇联、关工委、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带动更多家庭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家校共育,我们要把教育的“合伙人”变成学校发展的“朋友圈”,更要追求成为教育的“共同体”。

    (作者系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智慧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