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
刘伟娜

    新高考制度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始实施,它提高了大学录取的公平程度,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已经没有了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适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学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章节重点的贯通。夯实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条件。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以及课程设置的进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由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学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较为困难。所以,教师要利用课本上的经典试题,全面展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和最根本的要点。比如,在基础初等函数的学习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函数,对函数概念的了解和对函数图像的认知都有很大难度。在章节小结时,教师要着重让学生了解三种函数之间的区别,通过使用书籍或辅助教具将基础的初级函数在多个层面加以区别。在进行“对数与对数运算”这一章节教学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总体印象。接着,教师要用一种学生更容易听懂的方式分析概念,并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在对数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把对数知识与指数知识搞混,因此,学生必须对指数知识进行复习,在学习二分法近似解的时候,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二分法的基本概念,又要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基本初级函数图像来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就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加以适当简化,将抽象的书面内容或定理公式转换成具有三维视觉效果的图像信息,使学生在看这些动态录像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的各种数学素养,如空间观念、模型意识、抽象能力、创新意识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认知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整体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其特征;通过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0,2π]上正弦、余弦函数的特性;可以运用属性进行规模对比、寻找周期、最值和值域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运算及模型化能力。要想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动态的情景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首先使用专门的图形工具画出正弦、余弦曲线,然后通过变换函数中的变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函数的变化。通过对图形的适当运用,使学生对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有切实的认识,并能根据函数的特性准确判定它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更好地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对称特征以及单调特性。在进行情景探究活动中,既能帮助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又能加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建模意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整体数学素养得到切实提升。

    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在计算数学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解答,而对答题技能的掌握也体现了学生的整体素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办法来解答数学问题,寻找最合适的答题思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只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各种方法来解答数学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也可以扩展学生思维,从而形成好的解题思路。在日常的作业训练中,要让学生养成多途径、多方法求解的思维,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种解法。比如,在直线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直线的一般方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等。直线一般方程的应用领域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按照题型要求正确地应用。如果题中有明确的分别在x轴和y轴上的两个点,则要用截距式;如果给定两个不同的点,则要用两点式;点斜式和截距式都清楚地定义了曲线是有坡度的直线,因此在相关的试题中,对于求直线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归类探讨。在计算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也经常会采用数形结合和分类探讨的数学思路。因此,学生必须在平时的测验与实践中养成归类讨论的良好习惯。除了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好的做题思路之外,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错题中获取经验教训。学生可以将每个单元试卷和作业本上的题目汇总在一起,这份资料就像是一部专门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心。学习解题技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数学、理解问题。

    实施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提升。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应用到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知识理解情况、问题解答等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提示,以此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和提升。比如,在对“等差数列”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过程式的教学评价准则,以便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是否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提问;使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会不会利用等差序列的一般项表达式计算某个项目的数值;学生会不会从第一个等差序列中找出通用项的表达式……如果学生能够运用特定的公式解决现实问题,那么在确定过程性评价的准则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特定的规范,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给他们指明改善的方向。教师通过制定过程性评价准则,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反省,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