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群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简称“团队”),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机制,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为区域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培养特色人才,促进专业全面建设
团队围绕“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两条主线,以“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为核心,“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三模块为框架,构建了“两主线两核心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优化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结构等举措,团队与国内专业群关联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推进校际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协同创新,构建协作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协作格局。
同时,团队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企业技术人员与骨干教师互兼互聘制度及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协同工作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
另外,团队加强内培外引,以茶文化国际推广中心为基础,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提升团队国际化水平。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骨干专业及省级“园林技术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省级“园艺技术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基础上,与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结合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变化,深化“三对接两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和职业本科建设标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立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
团队将“育德”“修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热爱农业、服务农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42个;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1个、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集训基地2个,校企共建省级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立“厂中校”1个、“教师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1个、“科技工作站”3个。
多措并举建强团队,提升专业教学成效
团队坚持构建“双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按照“基础共享、应用融合、多元拓展”的原则,构建“两主线两核心三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岗位技能确定核心技能;构建由“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产、赛、研、创”不同需求选择“应用模块”课程;依据多元化发展需求选择“拓展模块”课程。
团队通过每年对接园艺生产、产品营销、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四大岗位群以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组织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参照园林行业企业生产的“五新”要求制定课程“核心技能”实训考核标准。
同时,团队开展课程思政创新,将“乡村振兴”“富民兴村”等战略精神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顺应新业态发展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强化“三全”育人,建立团队教师每月集体备课制度,根据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
团队围绕“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两主线、“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两核心,以及“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三模块,创建了“两主线两核心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展“1+X”书证融通,将“新业态、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制订年度交流学习计划,带领团队成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水平。明确规定团队教师全员每年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团队已参与《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套,制定必修课课标超过90个。模块化教学在线服务师生超1000人次,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服务社会超过2000人次。
科研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服务乡村振兴
团队充分发挥农类高职院校特色,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科研、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平台,专兼结合构建多元化科研服务团队,提升科研水平,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力量,对接行业一线,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团队形成一系列专利、专著、科技进步奖等科研成果,参与省级地方标准审定2项;积极将申报专业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与乡村振兴中大力推广,效果显著,获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级科技奖5项。
同时,团队致力于产学研结合,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5项;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包括1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项目。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1611”工程,即构建1个服务平台、实施6个服务工程、帮扶1000家农业合作社、服务1万名农民,团队积极总结凝练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聚焦绿色环保,通过校企人才互聘、设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创新,开展“五新”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全面助力福建省“产业振兴”“富民兴村”等战略的实施。团队始终立足于行业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厦门百利农业有限公司、福建意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团队校企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科技工作站3个,“妇女微家”2个;承担泉州市专家工作站1个;创立“三农”科技服务团队2个。团队利用政校协同,共同赋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联系乡镇10个,每年联系企业达50余家,联系农户400余户。
团队充分贯彻落实职教改革要求,深化了办学质量和产教融合水平,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未来也将继续辐射扩大社会服务范围,从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为乡村人才振兴助力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