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热点
本期评论员:万景达

    “青年驿站”值得一赞

    近日,上海“青年驿站”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为初次来沪求职的青年提供安心租房服务,助力更多青年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目前,上海全市已开放70余个稳定运营、安全优质、公益普惠的“青年驿站”。据悉,上海“青年驿站”是解决青年来沪求职就业过程中过渡性住房需求的公益服务项目,以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度及毕业两年内)为重点服务对象。符合条件的青年可申请在“青年驿站”享受单次不超过3天的免费住宿,全年累计不超过15天。此前,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包括创新、就业、安居、健康、婚恋五大服务计划。其中,推广“青年驿站”服务模式,首批提供不少于1万天免费住宿期,是实施“服务青年安居计划”的重要一项。

    ——据中国青年报

    ▶短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才培养的出口和落脚点,为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好的就业环境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反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在当下就业市场遇冷、大学生求职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下,上海不停留在嘴皮子、不止于纸面上,在促进就业这项最大的实事上实实在在地为青年学子纾困解愁,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和方便,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待年轻人的温度和包容。另一方面,相信这样的举措也将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学子入沪求职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彼此互惠、互利共赢,这样的政策值得其他地区效仿。

    门禁应该拦住谁?

    上个月,全国发生几起高校宿舍出入纠纷。11月26日,山东淄博职业学院通报“学生突发疾病禁止男性医护人员进入宿舍”情况,据称救护人员14:03到场后,“值周的学生因宿管员正在楼上查看生病学生情况,随即电话联系宿管员后立即同意上楼”,不存在阻碍救护人员上楼问题。11月25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亦通报一起“因宿管人员处理学生紧急离校事务不当引发关注”事件,确认存在“处理不当、做法生硬”,关联物管公司将宿管员调离宿管岗位并扣除当月绩效,同时否认网传“学生下跪求情”“因没有及时开门导致没能见上亲人最后一面”情况。11月初,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女生宿舍突发火灾,学生质疑宿舍楼人脸识别的闸机成为安全撤离的“拦路虎”,校方警务室人员回应:“肯定得刷脸,要不怎么保障学生的安全?”一时也引发舆论热议。

    ——据南方都市报

    ▶短评: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服务“人”,如果在其施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甚至威胁到生命权这个最大的人权,那么其意义何在?几起高校宿舍门禁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应该如何服务学生?有些看似是遵照规则、坚守岗位的举动,其实不近人情。门禁真正应该拦住的不应是危机中的学生,而应是真正的威胁。当然,在部分学校的机械管理思维下,一些基层管理人员的顾虑也可以理解。希望部分学校可以做到实事求是,打开空隙,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来自学校的温度和关怀。

    以暴制暴当休矣

    11月23日,一则“宁夏固原一派出所执法人员殴打学生”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传播。11月24日,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发布通报称,张易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电话报警称其孩子在学校被同校学生殴打,副所长王某立即带领值班人员出警。到达现场后,该校两名三年级学生反映其被同校六年级学生马某某多次殴打。民警在处理此事期间,马某某自行离开现场,王某遂带领辅警戴某找回马某某,同时对其踢打。11月24日,经固原市公安局党委研究决定,给予王某撤销行政职务处分。

    ——据环球时报

    ▶短评: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其中有何隐情,以暴制暴都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者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讲究恰当的方式方法,雷霆万钧不一定有效,春风习习照样可以化雨。另一方面来说,来自网友的汹涌民意也不可忽视。当前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对未成年人的惩戒仍旧是个“老大难”,如何既能达到既定教育目的,又服膺民意,是值得各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