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增长爱与智的修炼,也是一段邂逅美好与希望的旅途。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我始终怀着“格物愿为红烛火,笃志常做杏坛人”的赤诚之心,以爱为核心,充分发挥爱在师与生、生与生、家与校等多方教育主体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智慧和汗水在班级这方育人沃土绘就自己的教育蓝图。 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而平等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才能平等对待每个人,才能成就更多人。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面向全体,充分尊重他们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断寻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路径。 “白天鹅”应该爱,“丑小鸭”更应该爱。对于人们口中的“问题学生”,我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不解不撒手;上课提问鼓励多,课后辅导个性化”的“转化口诀”,并时常督促学科教师为他们答疑解惑、补差固基,还组织学优生与其结对互帮互学,只要稍有进步就大加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争取早日脱困摘帽。针对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成长能力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班队会时间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激爱国情,扬奋斗志”“从‘心’出发,勇敢追光”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演讲、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钻研、拼搏奋进、勇敢追梦的信心和决心。 细心关怀,打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思想、意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管理班级时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既做他们知识的传授者,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做他们心灵的抚慰者,关注他们思想上的变化,促使他们朝着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方向努力。 针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我在沟通、交谈时尽量放慢语速、保持语气平和,并给予这些学生针对性、艺术性的鼓励和表扬,促使他们在比较积极向上的管理语言作用下慢慢建立自信,逐步敞开心扉,把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针对个性鲜明、行为跳脱的学生,我会宽严并济、松弛有度,让他们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学生小张总是课上睡觉、课间打闹,且屡教不改。后来我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特立独行”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于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他举手就会喊他回答问题,并为他制订专门的辅导计划;在他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时,为他竖大拇指“点赞”。慢慢地,他的学习、生活习惯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学业成绩也逐步提高。 自主自治,争做班级小主人。在班级管理中,组建班委会、选个得力“小助手”是班主任的常规手段,却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有些学生性格腼腆,在生活和学习中一直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长期得不到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是永远的主角,在各种场合都能如鱼得水、从容应对,这极易导致学生成长的两极分化。 为此,我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小主人”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让人人都是班干部,凝心聚力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其中,班长、中队长等关键领导干部一学期一换届,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等具体事务干部一月一换届;学科课代表、值日班长则一周一轮换。这种方式,使全班学生都有了当“管理者”的机会,在集体中乐于承担责任、服务他人,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根据学生的特长合理分工,比如让表达能力强、思维反应敏捷的学生参加“唇枪舌剑”小组,让擅长书画与写作的学生参加“翰墨飘香”小组等,争取以点带面,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合力共育,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会真正愿意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不仅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并采纳科任教师有益的建议和措施,更是从细微处着手关心教师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点燃他们蕴藏在心底的成长激情。当科任教师获得教学成果或荣誉嘉奖时,第一时间送上鼓励和赞扬;在科任教师生日或传统节庆日时,用短信或贺卡表达衷心的祝福;当知晓科任教师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提供帮助。 家长是班级管理最直接也是最为亲密的伙伴,我充分联合家长这个育人的同盟军,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送课、家庭教育培训讲座等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到有效、高效陪伴;每月以电话、微信、面谈、实地家访等形式与班级一半以上家长进行交流,每学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两次以上,对家长在思想、工作、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更新,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建立班级网站,设有“学习动态”“班级活动”“作业通知”等栏目,定期更新学生的学习进展、班级活动等信息,让家长通过访问网站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爱是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班级管理这项工作既复杂又简单,因此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用真心、真情、真行动去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护航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龙口市新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