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父亲从远方寄来一个大纸箱,箱子里多是我中学时代的书本,以及那时候发表作品的剪报和样刊。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翻看自己曾经的作品集,年少的我不识愁滋味,悲过春、伤过秋,妄想用稚嫩的文笔写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不喜欢理科对我来说似乎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哪怕分科会考以后,再也不用学物理、化学、生物,我也依旧对数学“深恶痛绝”。本身已经偏科得厉害,自己更是主动放弃了数学,有限的时间都被我拿来读小说或是写散文了。 直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时,我依然坚持着这份“执着”,以语文年级第一的高分和数学年级倒数的成绩,排在学校估出的二本线之外。当时的班主任正是我的数学老师,他拿着我的成绩条直摇头,半是痛心半是嘲讽地说:“再有才有什么用?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回家种田。”我沉默着不说话,脑海里闪过无数个不爱数学依然过得很好的文学大家,心想:等着吧,高考结束了我就专心去写小说,总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名家。那时的我天真地认为,只要熬过高考,自己的一身才华就能向世人绽放。 某一天的晚自习,我看着窗外的落叶愁思满怀,赶紧将手中的作业往边上一放,埋头写着自己的杂想,丝毫没有注意到政治老师就站在我身后。我刚一停笔,她就把我叫到了教室外面,连带我那篇刚写完的杂文。我以为她要批评我,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她却捧着我的手写稿,逐字逐句地认真读完,然后对我说:“从你的文字里能看出你确实是有才的人,你不能自己把路走窄了,等你考上大学,我相信那里会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世界很大,你要像一条河流奔赴大海,而不是满足于当一条小溪。你不应只是一条小溪。” 我至今仍记得她说话时的样子,胖胖的身躯因为夜晚不断袭来的热风,额头、鼻尖冒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她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我,仿佛我若不给她一个承诺便永不罢休。我当时也回望着她,静静地不说话,我想:这或许只是老师随口的激励,就像她也曾夸过其他人一样。 但那句充满哲理与诗意的句子却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激发了我内心的斗志。我当然不服气数学老师对我会高考落榜的判决,而且我确实想去看一眼这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以大学生的身份。 于是,我暂时搁置了自己成为作家的梦想,专心向最基础的数学题发起总攻。尽管由于基础太差,几个月的拼搏并没有提升多少,但在最后的那场大考里,我确实考出了高中三年以来的最高分,堪堪碰到了一本线的划线分,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然而在大学期间,我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一名专职作家。我花费了绝大多数的精力在英语上,剩下的时间只是发表了几篇作品,至今都没写过一部长篇,更遑论出书了。挣扎在世俗世界里的我,渐渐静不下心来看那些文学作品,也品味不出字里行间的诗意了。 我感慨自己辜负了政治老师的期许,以致后来每每坐在电脑前却敲不出任何一行字的时候,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才华,怀疑自己是否能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后来,我自己也成了一名中学老师,有时会给学生分享这些经历:曾把自己的感想发表在杂志上,曾参与多个国际赛事的志愿者翻译工作,曾携笔从戎有过军旅生活……在学生的惊呼“老师,你的经历好丰富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见识到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我开始明白,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既定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成长。政治老师当年的那番话,并非只是随口一说的激励,而是对我未来的期许和指引。她希望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而是要勇敢地走出去,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去经历更多的人生。 如今,当我再次回想起那段经历时,我会微笑着对自己说:你不应只是一条小溪。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我知道,只要我继续勇敢前行,去尝试、去挑战、去拥抱这个广阔的世界,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着这份信念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不放弃梦想和追求,就一定能像一条河流一样奔赴大海,拥抱更加辽阔和深远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